第112章 两千年后,诸葛亮还能再保他的主公一次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诸葛亮可能想不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能再保他的主公一次》
    【诸葛亮可能想不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能再保他的主公一次。】
    【当年四川政府打算修路,根据规划,路线要占用昭烈庙,因为涉及到历史遗迹,也有不少人提出反对。】
    【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就在一群人在会议室中讨论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有人说了一句,可是武侯祠还在昭烈庙呢】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最后拍板决定绕过昭烈庙。】
    【如今巴蜀地区,经常看到农村老人白巾裹头,为丞相戴孝。】
    【武侯甚至把诸葛这个姓氏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外面别人叫你小王小李时,你只当是在叫你名字。】
    【但是当别人叫你小诸葛时,那这是别人对你极高的称赞与肯定。】
    【就算你给自己取名为诸葛蠢驴,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大智若愚,当别人看到诸葛这个姓氏时,他的聪明,仿佛都有了合理性。】
    大秦。
    “诸葛亮。”
    “朕记得是之前那个被评为十分的后人。”
    “谋士……”
    嬴政记得很清楚。
    因为此前评价那些汉朝的人物的时候,这位后世的‘丞相’获取的分数是最高的。
    “蜀汉丞相,不过……他究竟做了什么?”
    “来人,去将那份《出师表》的记录拿来。”
    嬴政起了些许兴趣,原本他只是看看,没往心里去。
    大汉。
    “诸葛……蠢驴?”
    刘邦听着这个名字,不禁嘴角一抽。
    对于诸葛亮的影响力,也算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哎,乃公这个叫刘备的后人,竟然有这么一位这么被后人尊敬的臣子。”
    “真是羡煞旁人啊……”
    话虽如此说,但是刘邦满心满眼却都是满意。
    大汉不能永存他十分理解,并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
    天幕讲起大宋,说的多是些徽钦高这三位神仙。
    提及明朝,则是内斗、党争、藩王、福禄宴。
    虽然如今还没有多说几句关于清朝的事,但刘邦感觉,多半和那些割地赔款少不了搭边。
    至于魏晋,一个名声臭的可怕,一个则短命。
    而他前面的大秦,更是只有十几年光景。
    到目前为止,仅从天幕的态度上来看,也就那未知的唐朝或许能够与他的大汉比一比。
    这岂能不让刘邦高兴呢。
    后代争气,就是倍有面子啊!
    “可惜……可惜啊……”
    “要是这天幕也能多穿越几个朝代多好,给那些个其他朝代的皇帝看看。”
    “就好了……”
    “特别是……给始皇帝看看,看看乃公的这些个子孙,还有他那乖乖的小儿子。”
    “哈哈哈哈哈哈~”
    刘备不如诸葛亮出名也不算什么,后人既然对诸葛亮评价极高,对刘备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事实也是如此,此前给出的9.1分,刘邦觉得就很不错。
    这人老了啊,就喜欢两件事。
    一是忆当年勇。
    二是炫耀儿孙。
    东汉末年。
    关羽、张飞二人看向诸葛亮的目光都不禁充斥着羡慕崇敬。
    那一篇《出师表》一出,他们就已经知晓诸葛亮究竟做过什么事了。
    大清。
    洪承畴一脸羡慕的看着再一次登上天幕的诸葛亮。
    虽然这次是天幕第一次专门提及他,但是天幕已经一次又一次的,通过其他方式。
    或是评分、或是穿越成赵构的刘备读《出师表》,或是杜甫的诗句。
    总是能够提到诸葛亮。
    足以见得诸葛亮伟光正的形象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后人的心中。
    “若是我洪承畴,能在后世有诸葛丞相十分之一的名声,也不枉此生来世间一趟。”
    “只可惜……”
    他并不傻。
    从天幕上看出了后人似乎对于大清多有怨言。
    大清的名声尚且不好。
    皇帝因为得过天花被称为‘康麻子’。
    后世多有‘割地赔款’之举,又被汉民夺走了江山。
    可想而知,他的名声在后世也不会好到哪去。
    他这么努力的帮助大清平定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目的不就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吗。
    入关后,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可是就连这种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他。
    “这大清也太废物了点!”
    “干了什么事啊让后人这么讨厌?就没有什么值的称颂的吗?”
    感觉自己满盘皆输的洪承畴一时间连大清都恨上了。
    你大清这么招人厌,害得我洪承畴的名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