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得引起关注;但宁紫的身周还是有许多目光不由自主的投来。
几人都谢过谢渊,只有秦真阳陷入沉吟,片刻之后,道:
“张师弟,你这番见解的确不错,已经颇有宗师之韵。”
“哈?”
不只是谢渊,宁紫和林真黄子峰都是大为诧异。
宁紫嘀咕道:
“秦师兄,就算他想了个救大家一命的好法子,你也不用这样夸吧?”
秦真阳摇摇头:
“我不是开玩笑。感悟天地,顺应自然,本就是宗师之路。”
宁紫听了,上上下下打量着秦真阳,见他真是一脸认真,又忍不住看了看谢渊,啧道:
“张师弟,你要当宗师了?”
林真和黄子峰也觉得秦真阳多少有些夸张,坐个船而已,怎么还看出他会宗师之路了?
谢渊自己也觉得有些夸张,挠挠脑袋:
“秦师兄,我也就是歪打正着。”
宗师之路什么的……的确自己才集齐能直通宗师的外练内养两大根本法门,真正打开了宗师之路。
但天地二桥境界的感悟,之后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自己还全无头绪。
秦真阳看着谢渊,说道:
“张师弟,为何就你歪打正着了,其他人都没有?因为你有这样的想法。内视己身、观察自我的法子,每个武者都会,而且越靠近气血三变便越熟练,渐渐融为本能。但相对应的,向外看、向外求,这样的能力就渐渐被武者忘却。
“武者大多相信自己,特别是做到人体蜕变极限之后,很难再全身心的观察外界天地,体悟自然万物,从中去寻找能融入自身的道。武者总是想着靠自己战天斗地,一遇困境就靠着一身血气搏斗,却少有退上半步、天地皆宽的念头。然而别说气血三变境,就算宗师、大宗师,又真能与天地去斗么?到了气血三变这个地步,便不是想着如何再使自己强大,而是该想着如何去从天地中发掘、感悟了。
“之前就是我,这些道理也只是听师尊讲过、记在心里,却从来没有彻底领悟。现在借这风浪船舶,张师弟的点拨,我才真正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张师弟,多谢了!”
秦真阳朝着谢渊认真的一抱拳,倒让听得一愣一愣的谢渊连连摆手,有些不好意思道:
“秦师兄,你太客气了!我实际上根本没想到那么多。”
秦真阳摇摇头:
“张师弟,不是这样的。我早觉得你不只是悟性,你的想法时而和旁人不同,总是能一针见血、抽丝剥茧的看待问题。譬如内视己身,武者都会,可没有几个人能像你这般看得精准,也不会像你这般去思考;至于观察自然、顺应天地,更是大多数宗师以下的武者没有的念头。
“这是你异于常人之处,也是你的宝藏。宗师以后的武道路途,更需要个人去思考感悟,而这对张师弟你来说,便容易得多。你的确是个宗练武的料子。”
几名同门见秦真阳如此认真,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大一堆,都是若有所思,用心记住。
秦真阳身为首席大弟子,剑宗内现在最接近宗师境界的弟子,天赋和见识自然是不一般的。对宗师境界一通剖析,几人都如奉圭臬,连连点头。
只是听到秦真阳如此盛赞谢渊,还庄而重之的感谢他,几人目光都有些呆呆愣愣。
什么防晕船小技巧,竟然还真的跟宗师境界挂上钩了?
小小张师弟,结果秦师兄亲口说他有宗师天分、天生练武的材料?宁紫的嘴都要张成圆形。
谢渊本来也觉得秦真阳说的太夸张,不过后面听着听着,面色渐渐认真,眼神中却也有几分古怪。
怎么感觉,秦师兄在讲世界观和方法论?
他听了半晌,若有所悟,这一番话,和大学时上马哲老师讲的东西颇多类似。
若说如何看待世界、分析问题,自己确实和这里的人们差异很大……许多时候自己有所察觉,但这么久也习惯了,并不去多想。没想到在善于观察、心细如发的秦真阳眼里,自己还是有些特异的。
武道通神,既是改变自己、追求至高的一条路,也可以说是不断认识自己、然后认识天地、直至认识大道的一条路。
要想达到宗师之境,武者就必须在锤炼自己已经到了极致的情况下,重新以这幅躯壳再审视天地,用这幅已经锻炼的堪称完美的身体去接纳天地之道,而后找到新的突破之路。
这样看来,能够分析自身、认识自然的思考方式和感知能力,的确至关重要。虽然谢渊几乎天天都在做,但是这里的其他武者,许多可没系统的上过学读过书,根本就没有这种思考路径,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感悟,不断的去试错。
但是,这些对自己来说,岂不是不成问题?那是过去十几二十年潜移默化都在做的事情,连自己对着面板练武都本能的在沿用。
宗师之路,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