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君相乃青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大战之后的第二日,完颜光英就带着人数很有可能已经过万的骑兵向南进军。
    说是很有可能,主要原因在于除了四千多正军以外,其余人都是周围猛安谋克户最后的兵马,其中有许多都是老弱。
    就如同徒单利一...
    郾城大捷的消息传至江南,临安城内顿时一片哗然。
    朝廷之中,主战派与主和派再次激烈争执。尚书左仆射汤思退主张立即召回辛弃疾,以防汉军坐大;而参知政事王炎则力主继续北伐,趁金军元气大伤之际,一举收复中原。皇帝赵?在御前召见诸臣,面色沉静,却迟迟未下决断。
    与此同时,汴梁城内,仆散忠义接到郾城失守的消息后,脸色阴沉,一连三日未出府门。
    他深知,郾城一失,金军在河南的防线便彻底崩溃。宋军与汉军已成犄角之势,随时可能北上进攻汴梁。而金国朝廷内部早已乱作一团,完颜亮精神恍惚,整日闭门不出,朝中权臣争权夺利,无人愿意出兵。
    仆散忠义终于明白,金国的败亡已不可避免。
    他召集诸将,沉声道:“如今我军已失郾城,宋军与汉军合流,势必北上。汴梁虽为旧都,但城防残破,粮草不足,若强守,必陷绝境。”
    诸将皆默然。
    良久,副将完颜福寿才低声问道:“大帅之意,是……弃守汴梁?”
    仆散忠义缓缓点头:“非弃守,而是转移。我军主力应退守滑州与浚州,依托黄河天险,重整防线。若宋军北上,必涉河而战,届时我军可半渡而击,以逸待劳。”
    此言一出,众将皆惊。
    滑州与浚州虽有天险可依,但毕竟远离中原腹地,等于将河南大片土地拱手让出。而汴梁作为金国在中原的统治中心,一旦放弃,势必动摇军心民心。
    但仆散忠义心意已决,不再多言。
    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军开始秘密撤离汴梁,分批向滑州、浚州转移。为掩人耳目,仆散忠义下令焚毁部分城门,制造混乱,使外界误以为金军仍在坚守。
    然而,这一举动并未瞒过辛弃疾的眼睛。
    郾城城头,辛弃疾立于寒风之中,远眺北方,神色凝重。
    “金军在撤退。”他低声自语。
    身旁的陈文闻言一惊:“辛兄何以如此肯定?”
    辛弃疾指了指远处的炊烟与尘土:“这几日,汴梁方向的炊烟明显减少,而且金军斥候活动频繁,显然是在为撤退做准备。”
    张术皱眉道:“若金军撤退,我们是否应立即北上追击?”
    辛弃疾沉吟片刻,缓缓摇头:“不可轻动。金军虽退,但仍有战力,若贸然追击,恐中其埋伏。况且,汴梁虽空,却未必无兵。仆散忠义此人老谋深算,必有后手。”
    果然,次日清晨,斥候回报,汴梁城内仍有金军主力驻守,且城门紧闭,戒备森严。
    辛弃疾冷笑:“果然是虚张声势。”
    他立即召集诸将,下令道:“张都统,你率三千步军,佯攻汴梁,吸引金军注意。我亲率飞虎军五百,绕道东进,直扑滑州,截断金军退路。”
    张术领命而去。
    辛弃疾则于当夜率五百飞虎军悄然出发,沿着黄河故道,避开金军斥候,直扑滑州。
    滑州地处黄河之北,地势险要,是金军撤退的必经之路。若能在此设伏,便可截断金军主力,使其陷入腹背受敌之境。
    十二月初一,辛弃疾抵达滑州附近,果然发现大批金军正在渡河,秩序混乱,士卒疲惫。
    他当即下令飞虎军埋伏于河岸密林之中,待金军半数渡河之际,突然杀出,截断浮桥,断其退路。
    金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前军已渡河,后军尚在对岸,首尾难顾。飞虎军箭如雨下,金军士卒纷纷落水,惨叫声与怒吼声交织在一起,响彻黄河两岸。
    仆散忠义闻讯大惊,亲自率军回援,却被辛弃疾亲率三百飞虎军正面迎击,激战三日,金军死伤惨重,最终被迫退守浚州。
    此役,汉军大胜,截断金军主力,使其无法顺利撤退,大量兵员与物资沉入黄河,金军元气大伤。
    十二月初五,张术率军攻入汴梁,发现城中果然已无金军主力,仅余千余老弱残兵守城,稍作抵抗后便投降。
    至此,汴梁光复。
    辛弃疾于滑州整顿军务后,率军北上,与张术会师于汴梁。
    城头之上,辛弃疾立于寒风之中,望着远方的黄河,神情复杂。
    “北伐,已至关键。”他低声自语。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金军虽败,但仍有余力,仆散忠义退守浚州后,必然重整旗鼓,伺机反扑。而朝廷那边,恐怕也不会允许汉军继续北上。
    果然,不久之后,朝廷使者抵达汴梁,带来皇帝诏书。
    诏书上命辛弃疾即刻班师回朝,不得擅自北进,并命张术率军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