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蔡家岗的变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林业局的正规单位都在执行劳动定额。
    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也没闲着。
    趁着现在改革的春风,他们也开始遍地开花了。
    他们早年搞的是装卸组。
    后来规模扩大,正式成立了装卸队。
    主要承揽供应科火车汽车到站的货物装卸,以及各工程处和林场单位物资出库、装车、短途护送的任务。
    今年,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用装卸队积累的资金,建了620平方的砖房,开办各种服务业。
    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
    红旗被服厂最早成立在1969年,由供应科的十余名职工家属组成被服加工组,为供应科加工劳保用品。
    到了1970年,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成立被服加工小组,人员5名,自带缝纫机加工劳保用品,当时没有车间,临时设在一户个人家里。
    1971年,生产队在红旗大街东侧修建了150平方的泥草房,当做车间。
    同时,供应科被服加工组也并入其中。
    红旗街道家属生产队被服厂正式成立,命名为红旗被服厂。
    主要加工棉大衣、棉手套和工作服。
    此外也承揽个人零星服装加工业务。
    1974年冬,被服厂发生火灾,厂房和设备被烧毁。
    车间改设在旧仓库里。
    终于熬到了今年。
    生产队建设了300平方的砖瓦房,被服厂规模扩大了。
    此时,厂里有缝纫机45台,锁边机2台,电剪一台,工人45名。
    这也算街道办的大集体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了。
    成为蔡家岗唯一一家服装加工企业。
    与广大职工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红旗豆腐房。
    1977年,在一间50平方的土房里,成立了红旗豆腐房。
    安装有电磨。
    从业人员有5人,分两班作业,生产水豆腐和干豆腐。
    日均加工水豆腐180斤,干豆腐160斤。
    去年生产豆腐48750斤,收入3900元。
    这会儿职工吃豆腐基本是用黄豆或菜豆票兑换,交少许加工费。
    黄豆换水豆腐,每斤收取加工费4分钱。
    干豆腐每斤加工费8分。
    如果用菜豆票换,按照供应标准价加收黄豆款,每斤元。
    红旗大街东侧建设了72平方的面条加工车间和粗粮粉碎车间。
    有大型面条机1台,小型面条机2台,粉碎机1台。
    从业人员8名。
    面条加工费每斤5分钱,粗粮粉碎每斤加工费1-2分钱。
    现在,日均加工面条100多斤,粗粮数百斤不等。
    红旗照相馆也是今年成立的。
    营业面积60平方。
    从业人员有3人。
    说起这个照相馆,很有意思。
    老孟在七七年的时候,就自己搞个体照相。
    这也是蔡家岗唯一的一户照相馆。
    可人就是这样,越让你自己干,你越不敢。
    老孟干了一年多,钱没挣多少,心倒是没少担。
    红旗街道一说要搞照相馆,他立马拿着自己的照相器材来入伙了。
    成为红旗照相馆的师傅。
    照相馆只能照黑白照,收费标准是这样的。
    一寸三张元,二寸三张元,三寸三张元!
    照相馆一开,生意兴隆。
    好多年轻人都跑来照一张。
    秦光明也鼓动朱虹,说要一起拍一张,留个纪念。
    只是最近太忙,还没腾出功夫来。
    红旗理发店也是今年成立的,紧挨着照相馆。
    营业面积21平方,1个理发师傅1个烫发师傅。
    收费标准是,成人元,儿童0.2元,烫发2元。
    红旗旅店面积120平方,设有25个床位,5个工作人员。
    收费标准,每天床费2元。
    八月盛夏,天气炎热。
    蔡家岗一片欣欣向荣。
    集体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往外冒。
    有人问了,为啥还没有个体的?
    此时有心人早就蠢蠢欲动了。
    可刻在骨子里的担心和惧怕依然困扰着他们。
    还有就是,蔡家岗毕竟是沾河林业局的驻地。
    职工有单位,家属闲着的也少,都在街道企业里干活,只有极少数人没有工作。
    这些人也都在观望之中。
    不过,还是有人迈出了第一步。
    比如附近农村的农民。
    打点鱼虾蹲在菜市场外卖。
    还有卖老母鸡鸡蛋的,卖木耳蘑菇的。
    在林业局卖蔬菜的不多,家家户户都自己种菜,也不缺。
    但是肉食就靠供应了。
    这些农民就偷偷杀猪来卖。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