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死于安乐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掏空身体。国家居然养着这样的寄生虫,大唐药丸……
    “李孝恭堂伯在看你,快向他问好。”李治捂着嘴,轻声提醒。
    什么,原来这位虎背熊腰、仪表不凡的壮士,就是平定了……那个……扫清六合席卷八荒的战将,李孝恭?!
    哎呀,帝皇宗室人才济济,我大唐何愁不兴啊——
    作为考公上岸就算成功的小公仆,李明能知道贞观朝有个牛逼将军叫李孝恭,已经很超纲了。
    他规规矩矩地向李孝恭将军打躬作揖。
    李孝恭笑得更开心了,穿过来回穿梭准备典礼的儒生,径直走了过来。
    “堂伯。”李治礼貌地行叉手礼。
    李孝恭随性地向李治和李福抱拳:“晋王殿下,赵王殿下。”
    然后,他伸出宽厚的手掌,摸摸李明的小脑袋:
    “还有我们这位胆大妄为的李明小殿下。”
    李福更疑惑了。
    虽然听上去是在责备李明,但怎么感觉李孝恭其实……还挺钟意这厮的呢?
    李治是亲眼见过父皇怎么抱着李明在宫中飞驰的,所以并不惊讶。
    他也没空惊讶,正紧张地给李明使眼色。
    提醒这熊孩子,千万别在重要场合对长者不敬。
    “伯伯好,我对伯伯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李明的小嘴像抹了蜜。
    “哦吼吼吼,原来你的嘴也能这么甜,老臣比陛下还幸运哪。”
    李孝恭开心得肥肚腩都在发颤,意味深长地拍拍李明的头:
    “太极宫和东宫,多亏了你呀。”
    “孝恭伯伯。”一位俊朗的男装丽人一瘸一拐地走来,逐一向胖藩王和三位小弟弟致意:
    “晋王,赵王,还有你。”
    丽人嘴角微微一翘:
    “口出狂言的李明小殿下。”
    “见过太子殿下。”李治和李福礼数周到地行礼。
    “见过太……
    “太???”
    咦???
    李明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你是太子?
    你怎么在过场动画里穿得像个人样了?
    那我缺的小男娘那块谁补啊???
    太子李承乾笑意满满地看着他,眼角还残留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媚意,但总体已经够得上“英武”的范畴。
    “你啊,在两仪殿上发失心疯,把陛下吓得跑到东宫来找孤倾诉,害得称心被父皇流放。”
    说着,他也摸了摸李明的小脑袋。
    “谢了。”
    称心是宁的那位“太子妃”吗?我觉得应该改名叫称辛,阿诺舒华辛力加的辛……李明在心里疯狂吐槽。
    “你这几天表现得还行,继续乖乖读书,别再惹父皇生气了。”
    李承乾在李孝恭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离开了。
    赵王李福目瞪狗呆。
    我被父皇责令罚抄《史记》的这几天,发生了什么?李明不是人厌狗嫌吗?怎么突然成了香饽饽了?
    李治倒是很理智,如释重负地叹了口气,也学长辈的样子摸摸李明的脑袋:
    “乖,继续保持。”
    若是前几日,李明已经打起肚皮官司了——
    为什么太子整天窝在东宫,却知道我这几天没有逃课?太极宫恐怖如斯,断不可留!——
    然而现在,李明觉得自己想多了。
    哥哥关心弟弟的学业,这很正常嘛~
    他只是不忿地嘟哝:
    “怎么一个两个都喜欢摸我头,看我回头把侯宝琳摸秃……”
    …………
    李孝恭陪着太子走了一阵。
    “殿下还是现在这样的好。你以前那妖娆的样子,连老臣家的胡姬都自愧弗如。”
    他嘴上不正经,但发自内心的喜悦是遮掩不住的。
    李孝恭虽然远离朝政,但作为皇族一员,他是最铁杆的太子党——谁是太子他支持谁。
    因为祖宗之法一定有他的道理,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坠吼的。
    千万别让皇子们竞争上岗。
    他有幸目睹了一回,只能说打得很好,下次别打了。
    万一勾引全天下的有为中青年一起来共襄盛举,那就尴尬了。
    西晋八王还在老歪脖子树上看着咱哪。
    太子抿了抿嘴,低下了头:
    “惭愧,让孝恭伯伯见笑了,孤居然靠那孩子解了围。”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李孝恭欣慰地说。
    太子沉默地走了一阵,忽然说:
    “或许比起我,他更适合这个位子呢?”
    “哪个他?魏王李泰?”李孝恭望向了上位的李泰。
    陛下正亲昵地执着李泰的手,谢绝肥胖的四子对自己行跪拜之礼。
    在规矩森严的太庙典礼上,这已经逾制了。
    恩宠着实不一般。
    李承乾的视线则飘向了小皇子们站立的地方,眼睛渐渐眯细,仿佛一把利剑。
    “是啊,李泰……”
    …………
    端午佳节,天气渐热,蛇虫出动。
    雄黄酒也成了长安城的抢手货。
    就在这大人痛饮雄黄酒、小孩在额上点雄黄酒的节日,长安人都在激烈地讨论八卦——
    玄武门要翻案了!
    证据就是,李元吉的原配和女儿,都得到了正名!
    众所周知,首都人民的政治嗅觉最灵敏。
    他们率先嗅出,大唐的政治风向正在酝酿着剧变。
    …………
    “唉,要是我能囤一批雄黄,横竖能小发一笔……不过我短时间内不打算出宫了,挣再多钱也就是数字。”
    李明百无聊赖地趴在书桌上。
    房玄龄的授课声如魔音灌耳,抽取着他的精力。
    册封典礼在上午,下午接着上课。
    奶奶的,这么卷干什么,你们也考公?
    李明现在一身轻松,唯一的挂念,就是那位从第一章开始就活在背景板里的侯君集同志了。
    他现在还被禁着足,而跟屁虫韦待价也有些过于尽责了。
    那红着眼把李明从宫墙上揪下来的气势,好像欠了他一个十六卫大将军似的。
    都怪自己太讲义气,放出了豪言。
    这几天,他都不敢面对侯宝琳和长孙延的目光了。
    讲台上的房玄龄瞥了他一眼,道:
    “李明,你回答一下‘维民所止’隐含了哪几层意思,以及对我朝政策有何启示。”
    “啊?这个,那个……”起手就是一道申论题,李明有点抓瞎。
    就在这时,书童匆匆进入,在房玄龄耳边低语几句。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对学生们说:
    “今天的课先上到这里。”
    居然提前下课?
    对这种太阳打西边升起的好事,李明抱着本能的警觉,追问:
    “老师,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急事?”
    “事情倒也不急。”
    房玄龄看着李明,浑黄的眼睛中夹带着复杂的信息。
    “大唐宗室名将、河间郡王李孝恭,薨于安乐之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