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棵枯死的胡杨旁。李响蹲在车尾,连接最后一条天线馈线。寒风吹得帆布猎猎作响,头顶星空如洗,银河横贯天际。
车内设备启动,显示屏亮起绿色字符:
>【认证通过】
>密钥层级:YD-08
>广播模式:匿名反射(经西伯利亚电离层反弹)
>倒计时:03:00
他戴上降噪耳机,按下录音键,声音平静而坚定:
>“我是李响,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萤火’系统第三代维护者,代号YD-08。以下声明为本人真实意愿表达:
>
>今日上午10时23分,一段冒充低振东先生的音频在全球多个非法频道传播,内容为虚假投降声明。此音频不具备数字签名有效性,且未通过时间戳校验。
>
>我在此重申:低振东先生仍在坚持战斗。他的意志未曾屈服,他的信念未曾动摇。
>
>‘萤火’不隶属于任何组织,不受控于任何政权。它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确保每一个声音都有机会被听见。
>
>若未来有人以我的名义发布妥协信息,请以此录音为证:真正的自由,从不说谎。”
信号发射持续一百二十七秒。
完成后,他立即拔掉硬盘,将主板浸泡入液氮罐。整套设备将在十分钟后自动引爆,模拟雷击事故现场。
当他骑上摩托车驶离时,远方天际泛起一抹橙红。不是日出,而是祁连山上空骤然升腾的数据干扰云??陈砚所说的“洪流”开始了。
七十二小时后,曼谷街头一家网吧。
李响戴着鸭舌帽和口罩,坐在角落终端前。他插入U盘,连接隐藏在路由器里的微型代理服务器,悄然接入“深海信道”的第一级网关。
屏幕上跳出一行提示:
>欢迎回来,YD-08。
>南极社区已确认接收真相广播。
>全球响应率:68.3%
>新增自发重建节点:417个
紧接着,一封加密邮件自动下载完成。发件人标记为【S.Y.Qing】,标题只有两个字:“启航”。
附件是一段视频。
画面中,苏砚清站在一艘破冰船的甲板上,身后是南极洲皑皑雪原。她穿着厚重的科考服,眼神却锐利如初。
>“李响,当你看到这个,说明你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在罗斯海冰层下建立了永久性离岸基站,代号‘灯塔’。这里没有监控,没有审查,只有纯净的电磁环境和无限的发射自由。
>
>我们要把‘萤火’送上轨道??不是靠政府,不是靠企业,而是靠一群不愿沉默的人众筹发射的立方星群。
>
>第一颗卫星将在三个月后升空,载荷是你老师亲手写的那段宣言原文,刻在钛合金箔上,绕地球飞行百年。
>
>来吧。这里有你需要的一切资源,也有你必须面对的责任。
>
>别让火种熄灭。”
视频结束,自动播放下一文件:一份行程安排、坐标清单,以及一段音频。
点开后,竟是低振东的声音。
>“小李啊……最近食堂的枸杞水太甜了,我不喜欢。不过没关系,我能忍。他们问我还有什么话要说,我说,让我给徒弟写封信吧。结果不让写,也不让录音。
>
>所以我就把话藏在心跳里。每次审讯完,我就用力按着手腕,数脉搏。长、短、停顿……全是摩斯码。
>
>陈砚应该告诉你了。我没事儿,吃得下,睡得着。他们想让我认错,可我没错。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
>记住,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它需要良心的锚点。你现在就是那个锚。
>
>别来看我,也别冒险。好好活着,把路走完。
>
>对了……院子里那盆茉莉,春天开花了。”
音频戛然而止。
李响闭上眼,额头抵在冰冷的屏幕上。许久,他抬起手,擦去眼角的湿意,打开聊天窗口,输入一行字发往“灯塔”总部:
>“我接受任务。
>YD-08即将归位。”
与此同时,北京四合院。
新一批孩子正围着石桌学习如何焊接电路板。一个女孩小心翼翼地将电阻焊接到一块小板子上,脸上满是专注。
“老师说,这叫‘发声器’。”她对同伴说,“只要接上喇叭,就能把自己想说的话变成电波飞出去。”
旁边男孩好奇:“那要是被坏人抓到了呢?”
女孩想了想,抬头看向院中那棵老槐树。枝头嫩叶随风轻舞,檐下的风铃叮当作响。
“那就让他们也听听我们的声音呗。”她说,“反正,星星总会亮起来的。”
夜深人静时,李响悄悄回到故居,在低振东房间的地板下埋进一个新的存储模块。上面刻着一行极小的字:
>“你说的话,值得被听见。
>而我说的,只是开始。”
他起身离去,顺手带上院门。
远处,一颗人造卫星掠过夜空,轨迹缓慢而坚定,如同划破黑暗的笔锋。
而在太平洋某处海底光缆接口舱内,一段加密数据悄然注入国际主干网。其头部标识为:
>【协议类型:萤火v4.7】
>【签名验证:有效】
>【内容摘要:致全人类的技术良知备忘录】
无人知晓它将流向何方。
但有人相信,它终会抵达那些正在等待回音的灵魂。
风继续吹过四合院,吹过沙漠、雪山、海洋与城市。
它穿过无数根天线,拂动万千无形电波,像一场无声的接力,将一句话送往时间尽头: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让世界变得更好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