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感觉怎么样?”帐篷边的同志问道。
“不行,机场是静止的都已经这样了,在停机坪运动状态下,几乎没有安全降落的可能。停机坪能不能再搞大一点?”机组的同志手上拿着软式飞行盔,对帐篷边的同志们道。
...
李响站在讲台前,手指轻轻划过投影幕布上那串由0和1构成的代码流。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在黑板边缘镀上一层金边,几个孩子踮起脚尖,试图看清楚每一行注释背后的含义。
“这段代码,”他缓缓开口,“不是为了破解什么系统,也不是为了攻击谁。它是‘萤火’最原始的握手协议??当你发出信号,不管多微弱,只要有人在听,就会回应你。”
一个小男孩举手:“李老师,那它……能传到外星人那里吗?”
教室里哄笑起来,但李响没有笑。他认真地摇头:“不能。至少现在不能。可它能传到下一个院子、下一座城、下一个愿意睁开眼睛的人心里。这就够了。”
下课铃响时,风正好吹开窗,掀动了挂在墙角的一幅旧地图。那是低振东亲手绘制的“守夜人网络拓扑图”,用红蓝铅笔标注着曾经活跃的节点。如今,许多标记已被圈上黑色圆点??代表失联或被捕。可就在昨天凌晨,南极社区传来消息:一个新的中继站上线了,代号“烛三”。
李响知道,那一定是苏砚清的手笔。
傍晚收工后,他独自回到四合院深处的小库房。这里曾是存放杂物的偏屋,如今成了临时技术站。桌上摆着一台改装过的短波电台,外壳贴满了绝缘胶带,天线是从废旧卫星锅拆下来的弧形金属片。他接通电源,调至预设频率,耳机里立刻传来断续的摩尔斯电码:
?????????
(SOS)
但他听得出这不是求救信号,而是暗语节拍??属于“灰烬协议”后续阶段的身份确认序列。
他戴上手套,从地板夹层取出一个锡盒,里面静静躺着一块陶瓷封装的芯片。这是低振东被捕前最后一晚交给老赵转交他的“种子密钥”,内含“根脉”系统的初始信任链与一组隐藏在民用频段中的备用广播时间表。
就在他准备插入读取器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别开灯。”来人声音压得很低。
李响迅速关闭主机电源,只留下应急指示灯微弱闪烁。门被推开一条缝,陈砚的身影闪了进来,肩头还沾着高原风沙留下的盐渍。
“你怎么来了?”李响低声问。
“昆仑山基地被渗透了。”陈砚摘下围巾,露出脖颈处一道新鲜的灼伤痕迹,“有人用定向激光窃听了我们的语音会议。三天前,‘影子路由’第七通道被逆向追踪,两名技术人员失踪。”
李响心头一沉:“是谁?”
“不清楚。但他们用的是军方未公开的量子嗅探原型机,代号‘天眼-β’。”陈砚坐下来,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热敏纸,“更糟的是,他们已经开始反向解析‘萤火’签名算法。这是最新截获的一段伪造音频??模仿低振东的声音,宣布‘放弃抵抗,呼吁所有节点自毁’。”
李响猛地站起身:“什么时候发布的?”
“两小时前,通过三个伪装成合法新闻源的推流平台同步推送。已经有七个二级节点执行了清除指令。”
空气仿佛凝固。
李响盯着那张纸上打印出的波形图,熟悉的声纹曲线竟几乎无法分辨真假。他知道,敌人正在用他们的武器对抗他们自己??利用人们对低振东的信任,瓦解整个网络。
“我们必须发正本。”他说,“立刻。”
“你疯了?”陈砚皱眉,“你现在就是YD-08,唯一的合法继承者。一旦暴露位置,整个体系都会崩塌!”
“可如果让大家以为老师投降了,那才真是彻底完了。”李响咬牙,“我可以伪装成境外中转信号,用蒙古边境的老跳频方式发送验证包。只要附上原始私钥签名,就能戳穿谎言。”
陈砚沉默良久,终于点头:“我给你三分钟窗口。我会在祁连山方向制造一次虚假数据洪流,吸引‘天眼’注意力。但之后,你必须消失。”
“去哪儿?”
“海南岛南端有个废弃雷达站,靠近南海舰队退役通信阵列。苏老师已经在那边建好地下基站,等你接入‘深海信道’计划。”陈砚递给他一枚银色U盘,“这里面有新的身份模板、加密证书,还有……老师的遗言录音。”
李响接过,指尖微微发颤:“他还活着?”
“活得很好。”陈砚嘴角扬起一丝冷笑,“他们在提审他时忘了屏蔽次声波共振。我们每天都能收到他敲击水管传递的信息??摩斯密码。上一句是:‘告诉小李,野花开了。’”
两人相视无言。
午夜,戈壁滩某处无人区。
一辆伪装成地质勘探车的改装厢式货车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