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4【我来给大家上一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向台下。
    班长李锐举手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宴会举办者是当地都督,想让自己的女婿出风头。所以其他人都不敢写,或者故意写得很烂。但王勃不懂人情世故,一篇《滕王阁序》惊艳四座。由于写得太好,都督没有生气,还夸王勃是天才。王勃当时没有功名,写文章之前没人看得起他,这篇文章写出来就出名了。”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因为具备扮猪吃虎、装逼打脸的爽文套路。
    不止学生们听过,在座记者也多数都听过。
    陈贵良点击鼠标,指着投影屏说:“这个故事,最早出自哪里我没查到。但《新唐书?王勃传》里有记载,称别人都不敢写,唯独王勃敢动笔。洪州都督气得去上厕所,每当王勃写出几句,吏员就去厕所汇报。一篇文章还没听完,都督就已直呼天才。”
    “还说王勃都不用仔细构思,喝醉了就睡,睡醒了便写,不改一字而成篇。‘腹稿’这个词语,就出自此典故。”
    “感谢学校开放图书室,让我能查找《新唐书》。”
    最后一句话,严校长听得极为受用,培养出文学天才他也有功劳。
    媒体记者和学校师生,也听得津津有味,还知道了“腹稿”的典故出处。
    “《新唐书》就是瞎编的!”
    陈贵良猛地来一句,掷地有声。
    台下众人,立即来了精神。
    一个高中生,敢断言《新唐书》瞎编乱造?
    只见陈贵良再次点击鼠标:“唐代的科举和官场,跟宋明清是不同的。唐代虽然也有科举,但做官主要还是靠举荐。出身门第比科举更重要。”
    “而王勃出身河东王氏,属于太原王氏的分支。《三字经》里有一句‘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文中子’即王通,正是王勃的爷爷!”
    “宋人编《三字经》的时候,把王勃的爷爷跟老子、庄子、荀子、扬雄并列为五子。可以想象王勃的出身有多么显赫。在注重门第的唐代,一个地方都督敢跟王勃摆脸色?”
    “欧阳修在编《新唐书》时,代入的是宋代官场环境,却没有仔细考究唐代什么情况。至少在《王勃传》这一节,《新唐书》绝对是瞎编的!”
    山城晚报的记者举手说:“《三字经》成书于南宋,或许王通在唐代并不出名,而是在宋代才地位提升的。”
    “也有可能。”
    陈贵良微笑点击鼠标,投影屏出现一串文章标题。
    陈贵良说:“《王子安集》很难买到,新华书店里找不到,网络上也搜不见。上个星期,我请严校长带我去本市的川理工图书馆,有幸发现了一本1995年出版的《王子安集注》。”
    “在王勃的这本文集里面,收录了四十多篇序文。其中一大半,都跟《滕王阁序》一样,是王勃在宴会时做的序。也就是说,王勃不论走到哪里,都属于明星人物,宴会作序都由他来执笔。”
    “而王勃写完《滕王阁序》没两年就死了,这些序大部分都比《滕王阁序》更早。王勃早就出名了,洪州都督敢欺负他?这也能佐证《新唐书》是瞎编的。”
    台下的老师和记者,已然被陈贵良说服。
    因为投影屏幕上,密密麻麻全是王勃的《XXX序》。那些序文标题,要么跟宴会有关,要么跟旅游有关,都是一大帮官员和文人在聚会。
    王勃被洪州都督欺负,被在座文人歧视,肯定是假的。
    《新唐书》的相关内容也是假的。
    每次宴会,王勃都是酒席上最靓的仔!
    陈贵良继续点击鼠标:“王勃的这些序,很多都带着‘一言均赋’,又或者‘人采一字’、‘人分一字’、‘人赋一言’。后面则紧跟‘四韵’、‘六韵’字眼。”
    “如果按照语文教材的注解,这是他把自己的诗写完了。有必要每次都提这种废话吗?”
    “我们再看唐代其他诗人的宴会序文。”
    记者、领导、师生看向投影屏,上面列出初唐四杰的几篇序文选段。
    全都有跟“一言均赋,四韵俱成”类似的词句。
    很明显,这不是什么客套话,而是宴会序文的标准格式。
    陈贵良继续说:“隋唐文人聚会写诗,也要按规矩来。宴会主办者,会提前选择很多字做韵脚。参与者现场分配一个字,写诗必须跟这个字押韵。同时还要规定写多少句。”
    “【一言均赋】,即每人选一个字押韵,大家一起来写诗。”
    “【四韵俱成】,即所有人的诗,必须有四个韵脚,必须写出来八句。”
    “这两句,是王勃在宣布写诗的规则。而不是像语文书的注解那样,说什么我把自己的诗写好了!”
    在场众人,包括学生在内,听到这里都恍然大悟。
    严校长更是当场拍巴掌,引导大家一起鼓掌。
    掌声结束,陈贵良继续说: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