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润物无声,朝野之议!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玩弄于股掌之间,政令推行更是举步维艰。
    而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这一切都将迎来彻底的改变。
    朝廷率先着手统一培训教师讲官话,让教师们成为推广官话的先锋力量。
    紧接着,以这些教师为依托,逐步拓展至培训更多的官吏。
    尤其是衙门当差之人,无论官职高低,哪怕是最底层的差役,都无一例外地必须接受官话培训,并在严格的官话考核中达到合格标准。
    否则,便将失去继续在衙门任职当差的资格。
    最后,将官话教育的触手延伸至所有进入公学就读的孩童。
    在这个时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相对有限,但那些家境虽不宽裕,却仍咬紧牙关送孩子读上一两年书的家庭不在少数。
    这些孩子的学识不足以踏上科举之路,但至少能识得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日后无论是经商做生意,还是去店铺里做伙计,或者学一项养家糊口的技艺,都能派上用场。
    以往,这类人群通常都不会讲官话。
    但随着官话教育有条不紊地推广开来,未来的局面必将焕然一新。
    人们交流将更加顺畅,各地联系也将愈发紧密。
    这些变革,恰似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却又实实在在地渗透进大明的每一处角落。
    在这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原本意义重大的事情,常常会在如潮水般涌来的海量信息中,迅速被人们抛之脑后,不再受到关注。
    毕竟,总有层出不穷,更为要紧的事儿,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走。
    一道征召贤良之士与饱学鸿儒进京,共商国事的圣旨,瞬间在朝野上下激起千层浪,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金陵城的大街小巷、茶馆酒肆,到处都百姓们热议。
    “听说了吗?陛下下旨召集天下的鸿儒进京,一同商议新政与新学之事呢!”
    朱雀街的一间茶馆内,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满脸兴奋地对着身旁的其他茶客说道。
    “这般大事,谁能不知晓?你们猜猜,朝廷莫不是要在大明,像对待女真三部那般,推行新政了?”邻桌一位稍显年长的老者,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间带着几分揣测。
    “还提什么女真三部,如今都已改设为大明三大行省啦!不依我看呐,大明断然不会真的推行那样的新政。”一个身形壮硕的汉子,瓮声瓮气地开口,语气中满是笃定。
    “是啊,人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田地,凭什么分给旁人?天底下可没这个道理!”有人随声附和,面露不满。
    “有啥分不得的?千年田,八百主,谁晓得他祖上是如何得到这些田地的。这天底下的田地,本就该天下人耕种,凭啥富者田连阡陌,穷者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言辞激昂,涨红了脸反驳道。
    “没错没错,方先生讲过,圣人之道,天下大公。既然是天下大公,这天底下的田地,就理应平分给每一个人。”又有人高声应和。
    “朝廷先前已经推行了租佃改革,如今也到了开展土地改革的时候了。”一位胡须花白的老者,缓缓捋着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
    “哼,一群穷鬼,想得倒是美!租佃改革和土地改革,能一样吗?”人群中,一个富家公子打扮的人,满脸不屑,冷哼一声。
    “所言极是!租佃改革,不过是限制收取高额租金,鼓励永佃制,此乃顺应天理人心的善政。你们竟想着瓜分人家的田地财产,我把话撂这儿,这事儿绝无可能,趁早打消这念头!”一位身着绸缎长衫、头戴方巾的乡绅,手持折扇,猛地一合,语气斩钉截铁,脸上满是不屑,对着周围议论纷纷的人群高声说道。
    “可不就是嘛,不过是一群穷酸书生在那儿瞎嚷嚷。朝堂之上的诸位大人,可没一个会支持这等荒唐事儿的。”旁边另一位富商模样的人,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摇了摇头,跟着附和,嘴角挂着一抹嘲讽的笑意。
    “虽说我家境贫寒,家中连一分田地都没有,但我心里也清楚,瓜分田地这事儿,实在太过于荒谬了。”一个衣衫朴素的年轻后生,挠了挠头,神色有些局促,小声说道,眼神里透着几分无奈与清醒。
    “陛下向来仁慈宽厚,断然不会随意没收他人田产。依我看,兴许是鼓励地主们把田地都上交官府,统一进行租佃管理。”一位老者目光深邃,一边喝茶一边分析。
    “这主意妙啊!我平日里还嫌收租麻烦呢。”之前的富家公子哥儿,扇着扇子,眼睛一亮,拍手叫好。
    “没错没错,那些穷佃户,一个个的,总是拖欠租粮,还特别会装可怜,动不动就哭穷,三番五次求我减免租金,实在是不像话!”另一位地主模样的人,气得满脸通红,双手叉腰,咬牙切齿地抱怨着。
    “哈哈哈,如今交给官府管,可不就省了这些烦心事嘛。”
    几个穿绫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