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穷人,就是有违圣人的教化。”
“那圣人也说过要‘天下为公’,贾秀才为何不将自己的家产都拿出来救济穷人呢?是不是也有违圣人的教化啊?”有胆大的力工毫不留情的反驳。
“反了……反了……反了你们啦。”贾秀才气急败坏,嚷嚷道:“等着吧,朝廷里的御史,已经上奏参方孝孺了,就等着朝廷给他定罪,将他下大狱,砍头抄家吧。”
“你们现在还敢赞同他的言论,到时候,就要一起被定罪。”
众人顿时都不说话了。
他们都是老实善良的百姓。
一听说要砍头抄家,下大狱定罪,便吓得再不敢多言。
贾秀才冷眼扫了他们一眼,生气地拂袖而去。
待到人走远了,人群中方有人道:“朝廷真要定方先生的罪吗?”
“《大明日报》上是有这么说,但也有人为方先生抱不平,认为他说得对。”
“我看这件事,朝堂里面还有得争。”
“那就好,我觉得方先生是个好人啊!这样的人,若是被朝廷定罪,那就太可惜啦。”
“是啊,这年头,那些富人,读书人,大多都不拿正眼瞧一下咱们穷人,方先生能帮咱们说话,真是好人啊!”
这时候,码头上有人出来喊道:“别在那里争吵了,有新船靠岸,马上卸货,都过来准备开工吧。”
刹时间,刚才还围在茶铺里议论纷纷的人群,顿时皆不再讨论,如潮水般向着码头停船的地方涌去。
……
旁边,老朱全程目睹了这一幕。
他拿起一份《大明日报》,翻看了一下,怒道:“这个方孝孺,好大的胆子。当初就敢当面顶撞……”
说到这里,老朱忽然意识到自己是在外面,正在微服私访中,便话锋一转,道:“方孝孺假圣人之名,说这等悖谬之言,蛊惑人心,该千刀万剐。”
“朝廷怎么就不派人去将他捉拿,还任由他继续妖言惑众呢?”
老朱对方孝孺这个人,感到极度的厌恶。
当初听说他是宋濂最得意的门生,想请他来做朱允熥的老师,却被此人当场拒绝。
那时若非朱允炆站出来求情,再加上朱允熥也不愿意拜方孝孺为师,当场就将此人杀了。
后来听说他先后两次帮朱允熥说话,直言公正,对他的观感,才有了少许好转。
此人离开朝堂后,老朱也就不再关注了。
因为老朱也算是看出来了,方孝孺这种人,有学问是不假,却是一个迂腐无比的人,根本不适宜在朝为官。
没想到,他辞官离京,如今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好一个“圣人之道,天下大公”,怎么听着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分耳熟呢?
当初老朱就是因为这句话而将孟子移出孔庙。
后来虽然在大臣的反复劝说下,老朱感到这样做也不行,又将孟子木主牌请回了孔庙,但心中对孟子的厌恶,却丝毫也没有减少。
等级制度是封建统治的根本。
要让天下人都清楚自己的“等级”,安心一辈子呆在与生俱来的“等级”里,臣民才不会忤逆君主,统治才能稳定。
老朱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
故而,他才编定了“军户”,“民户”,“商户”,“乐户”等各种不同的户籍出身,并下令这些身份世代承袭,永不改变。
如今,虽然在朱允熥的改革下,身份户籍已在松动。
比如说,开放经商后,“商户”就等于不存在了。
但思想却不会因此而改变。
而方孝孺的“天下大公”论,无疑是在模糊等级差距。
试想,若天下人都没有身份等级的观念,那他们恐怕就要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吼声了。
唯有大家都认命,认为一切都是上天注定,不谋求任何改变,人心不思变,才是最安稳的。
吉垣在旁边笑道:“老爷,朝廷也许是另有打算。”
老朱冷哼道:“能有什么打算?这等狂悖之论,怎可任其传播,会动摇人心的。”
吉垣微微笑着,没有再接言。
老朱往下翻看报纸。
突然,他眸内精光一闪,怒道:“好啊,这报纸上,居然还有人为方孝孺狡辩,真是气死咱了!”
他愤力将报纸往桌上一扔,气得脸都变色了。
《大明日报》可是朱允熥办的,等于朝廷所办,怎么能为方孝孺的思想摇旗呐喊呢?
半晌,老朱又再度拿起报纸继续看。
目光所停之处,还是同一篇文章。
这一次,他却没有再发气。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老朱将报纸放下,道:“这《大明日报》上面,一篇文章批判方孝孺,直言方孝孺所言,违逆圣人之心,朝廷应将其捉拿治罪。”
“另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