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请了御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沈知微低声问道,他扮作挑担小贩,守在慈恩寺外。
    “怕?”林氏微笑,“我只怕百姓还不敢来拿。”
    果然,不到半日,三千枚铜牌悉数发出。更有不少母亲抱着幼女前来询问:“真的能让女孩上学吗?不收钱?还能学写字、算账?”
    女吏们一一应允,并当场演示如何用木尺测量田亩、如何填写诉状格式。围观者惊叹不已,有人当场落泪:“我一辈子没进过学堂,如今我的女儿能写了……这世道,真变了。”
    与此同时,阿?也在南诏发动新一轮攻势。她联合当地几位开明酋长,推出“女儿节”庆典,邀请所有村寨的女孩穿上新制校服,在广场齐声朗诵《女童誓词》:
    >“我誓以明目观世界,以聪耳听民声,以慧心辨是非,以铁肩担道义。我不依附谁,也不畏惧谁。我的名字,由我自己书写。”
    仪式结束后,百余名少女骑马绕城一周,手持红绸书写的“我要读书”标语,引来万人空巷。连一向保守的南诏国主也不得不出面表态:“女子若能治家理财,何妨略通文墨?准其设学,但不得干预军政。”
    阿?笑着回道:“陛下放心,她们将来要管的,不是军政,而是民心。”
    消息传回长安,林氏久久伫立于参政院露台,望向北方辽阔山河。春风拂动她的衣袂,如同十年前那个初入宫门的清晨。那时她还是个不起眼的续弦小夫人,人人以为她不过是个温顺寡言的继室,终究逃不过深宅寂寞的命运。
    可她从未甘于如此。
    当晚,她召见裴承志之子裴昭??这位年仅二十的少年将军,已在边境历练三年,骁勇善战,颇得军心。林氏交给他一项绝密任务:组建“飞鸢营”,专司情报传递与隐蔽作战,成员必须全是女性,且均毕业于青鸾义学。
    “为何非要女子?”裴昭不解。
    “因为世人总忽视她们的存在。”林氏淡淡道,“婢女可以端茶送水而不被盘问,村姑可以在田埂行走而不惹怀疑,寡妇可以出入祠堂记录族谱……她们是最好的眼睛和耳朵。”
    裴昭肃然领命。
    半月后,“飞鸢营”正式成立。第一批入选的三十六名女子,皆具特殊才能:有的精通药理,能伪装成郎中进出高门;有的擅长刺绣,可在花鸟图案中暗藏密文;还有一位失语少女,竟能通过手势与眼神读懂他人情绪,被誉为“无声判官”。
    她们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潜入国子监。
    原来,尽管新政推行多年,国子监仍严禁女子入读,且教材中多有贬抑女性之辞。诸如《女诫衍义》中写道:“妇人识字易生邪念,读书必致妒心。”更有祭酒公开宣称:“宁可天下无才女,不可一日无贞妇。”
    林氏决意打破这座思想牢笼。
    飞鸢营女兵化身为清洁妇、厨娘、抄经婢,陆续打入监内。她们不动刀兵,只做一件事:替换书籍。
    一夜之间,《列女传》中“孟母断机”的故事被悄悄增补了一段批注:“孟母若不识字,焉知诗书贵重?若不读书,又怎晓教子之道?”另一册《礼记章句》里,则夹入一张新页,列举汉代班昭、晋代谢道韫、唐代上官婉儿等人政绩,末尾质问:“此三人皆女子,难道皆违天理?”
    此类改动不下百余处,皆精准针对士子常读篇章。不久之后,便有学生议论纷纷:“我读《孝经》,只道女子须顺从父母、夫君、儿子三重权威。可为何书中不说,舜母早逝,赖其姐教导成人?姐姐岂非亦是亲人之尊?”
    质疑之声渐起,犹如细流汇川。
    五月中旬,皇帝突然下诏:命翰林院重修《女训》《内则》等经典,要求“务去偏颇之论,合乎当今世情”。此举震动儒林,保守派大呼“礼崩乐坏”,却无法反驳??因为支持修订的声音,竟来自各地乡绅联名上书!
    这些平日最守旧的家族,为何转了态度?
    答案藏在一份份送往基层义学的账本里。原来,许多人家让女儿入学后才发现,她们不仅能帮家里记账避骗,还能替父兄撰写诉状打赢官司。某县一户商贾之女,凭借所学律法知识,揭发同行造假盐税,助官府追回白银两千两,其父因此获赐“义商匾额”。
    “以前觉得女子读书浪费米粮,现在才知道,她们是家里的福星。”一位老翁感慨。
    风气之变,已如春草覆野,不可阻挡。
    然而,就在局势看似平稳之时,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六月初三,边关急报:吐蕃使者再度入境,携带厚礼,指名求见“前太子少保王缙遗族”。经查,其真正目的,竟是联络王缙幼女王璎??此女自父亲伏诛后便销声匿迹,传言已被秘密送往尼姑庵修行。
    林氏闻讯,立即下令封锁全国尼寺道观,严查任何可疑人员往来。同时,她亲自提审当年经办王缙案的狱卒,终于撬开一口供词:王缙临刑前曾托人带话给女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