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推进器探讨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还没过门就不喜欢人家了。”
    秦文静装出一副委屈的模样,扁了扁嘴。
    李大国连忙奉上一记熊抱,她这才又露出甜蜜的微笑。
    “市里约我过去一趟,想聊聊文静家居的事儿。”
    秦文静又开始和李大国同步她的行程。
    文静家居如今在冀北势头强劲,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上面下来考察,冀北也将其列入重点的形象项目,不停的有人来考察。
    帝都方面,显然也瞧上了它的商机。
    于是通过各方渠道打探其背后的运营团队。
    秦文静去探望周夫人的时候,恰好聊起了这件事。
    在她老人家的牵线下,市里和秦文静有了初步的对接。
    他们有意在东三环的位置拿出一块地皮,兴建文静家居的帝都分号。
    “俊彦南下会带走至少五千万的资金,帝都这边,我不确定有没有实力开发。”
    李大国马上想到了,这是正在规划中的中央商务项目。
    如果文静家居现在能有所布局,那未来确实会是会大有可图。
    可惜现在南山村的资金储备不是很够,仓促上马,容易导致连锁反应。
    “他们说现在只是规划阶段,离正式的启动还有段时间,主要是洽谈一下双方各自能投入什么。”
    秦文静早已不是当初啥也不懂的文艺青年了。
    她现在对文静家居,甚至是整个的家居行业非常的了解。
    她也很清楚这个项目对于方便民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行,那你先谈吧,谈完了最好和吴教授商量一下,设计成一个综合的商业项目。规划阶段不妨规模大一些,能不能拖起来,再看咱的实力。”
    商业项目全都是一、二、三期,大不了就分期建设。
    李大国深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交流完行程安排,两人各自忙碌,李大国直奔航天大院。
    航天院的专题培训马上就要结束了,李大国的名气也在院里打响了。
    现在,几乎所有科研人员都知道他是田老的关门弟子,也全都被他精湛的专业素质所折服。
    匆匆讲完一上午的课程,中午的时候,在曾哲明的安排下,他见到了五师兄汪勇智。
    由于下午还要到燕大讲课,几人只能是借着午休的时段,一边吃工作餐,一边交流。
    汪勇智是推进器项目的负责人,同样也是田学林的得意门生。
    简单寒暄之后,汪勇智直奔主题,介绍起当前推进器的总体设计情况。
    夏方的推进器是直接使用田学林的名字命名的,从战略武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经过田学林1代(T1)的发展过程,目前处于第二代(T2)阶段。
    T2型推进器采用的是三级推进的结构,前两级为液体发动机,第三级为固体发动机,顶部是发射仓。
    其技术中还残留了不少大鹅的影子。
    “我建议将推进器的燃料改为液态氢和氧。”
    李大国首先指出了燃料的问题,当前的推进器采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的有毒推进剂,生产、运输、储存不便,而且燃烧效率也不如氢氧高。
    但其优点就是储存比较简便,设计难度低。
    汪勇智刚想反驳一下李大国的意见,他认为自己的小师弟不了解推进器储藏空间的制造难度。
    不想李大国却直接在小黑板上画了一套低温共底的仓储室。
    这种共底储箱,结构极为巧妙,可以有效的将液态氢和氧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空间,还能减少设备的配重,可谓一举多得。
    “大国,田教授夸你在机械领域有着惊人的天赋,我还不太相信呢,今天师兄算是开眼了。”
    身旁的曾哲明也是推进器行家里手,他一眼便看出了李大国颠覆式的低温共底储箱技术,属于全新的结构设计。
    其储存效率要比当前的普通工艺高明了许多,至少能节约出两百公斤的重量,还能容纳更多的燃料。
    曾哲明一边大口的嚼着馒头,一边对李大国赞不绝口。
    “老曾,你别急着高兴,我们之前也考虑过这种低温共底的技术,可惜咱们当前的制造和焊接工艺实现不了啊。”
    汪勇智无奈的吐槽了一句。
    小师弟的设计理念是非常先进,可惜造不出来也是白搭。
    “我们电研所正在研制的数控机床应该能制造出这样的设备,不过难点还在于设备的焊接。
    要想将这些零部件可靠的焊接在一起,需要高精度的激光焊接技术。
    之前和汪大严教授有交流过这种技术,光学所和哈市的夏工大那边有在联合研发,他们应该能搞定焊接技术。”
    李大国对激光焊接技术的印象非常深刻,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就是来自夏工大。
    他们焊接的金属,甚至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