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压力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可是我该讲些什么呢?”李大国有些茫然。
    他也感觉到专题培训可能是个快速提升电研所整体科研水平及个人能力的快捷办法。
    可是又讲些什么呢,电研所的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每个人想听的侧重点肯定也都不一样。
    一下子该从哪里讲起。
    “这还不简单,你就按小组来,假如你是那个小组的一员,你该怎么研发,又会专攻哪些科研难题,又有什么突破的办法。”
    夏培晓的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李大国瞬间便茅塞顿开。
    他李大国擅长的不就是讲课吗,而且他脑子里也有近乎是全盘的计算机研发思路。
    只要按着自己的思路将计算机的研发过程讲出来,每个人的研发不就变成了开卷考试了吗。
    哪儿还用再摸索,照着他的思路实践就是了。
    “太好了,那明天,不,后天吧,后天咱就开始。讲到哪个组的内容,哪个组就全员学习,其他人员有空也可来旁听。”
    俩人刚找准李大国的工作方向。
    汤定远便神色慌张的跑了进来。
    “胶卷洗出来了,是……那是……”
    汤定远大口喘着粗气,显然他是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来的。
    “是什么,汤工别着急,慢慢说。”夏培晓从旁劝慰。
    “80286的设计图纸。”
    汤定远缓了片刻,吐出一句话。
    “什么?”
    别说是夏培晓,李大国听了都大惊失色。
    按照历史的轨迹,80286微处理器不是82年才发布的吗,怎么现在便有了图纸?
    经过片刻的思索,李大国心里才慢慢有了答案。
    按照英特公司的研发特点,他们习惯领先半代做研发。就是说8086发布的时候,其实实验室里已经有了8086的1.5代产品,如果时间再推后一些,2代产品的图纸也就该有了。
    按照这个规律倒推,如果80286是82年发布的话,那实验室的产品差不多应该在81年中期就该有了,那设计图纸出现的就会更早。
    也就是说现在他们手里的图纸是两年后才会问世的绝密资料。
    “晶体管数量预计至少十万个。”
    “制造工艺2微米甚至更高。”
    “数据总线16位。”
    “两种运行模式。”
    “时钟频率预计至少20MHz。”
    “……”
    李大国思索之时,夏培晓已经在拿着冲洗出来的相片仔细研究起来了。
    设计图虽然只有一部分,而且拍摄的也不是很清晰,但已经足矣能看出很多细节了。
    随着一项项指标的确认,夏培晓的神色越来越凝重,到最后甚至都无力的瘫坐在了椅子上。
    “不可能,不可能。”
    “太不可思议了。”
    “太可怕了。”
    这一刻她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自信心都近乎崩溃。
    自己的电研所连5微米的工艺都还没有呢,人家的技术都已经提升到2微米了。
    还有晶体管的集成度,电研所现在连一万个晶体管都是未知数,人家的晶体管已经多达十万以上了。
    这让人怎么比,怎么追,怎么超越。
    “夏教授,事情似乎还没有太糟糕。”
    李大国察言观色,感觉出夏培晓少有的受到了打击,连忙安慰。
    这一刻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会被田学林敲打了,田学林肯定是知道老米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所以才暗示李大国应该奋起直追。
    要不然,以后就真没机会了。
    “何以见得?”
    夏培晓闭着眼睛,揉捏着鼻梁处的穴道,开始思考对策。
    “以我看,这些图纸应该只是对手实验室里的东西,也就是说离发布至少还得两年时间,这两年里,我们只要尽快研发出第一代的夏芯,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和他们发布同等产品,那咱们依然会有胜出的机会。”
    李大国指着照片帮夏培晓做着分析,夏培晓依旧在闭目沉思。
    即便是研发出5微米,一万个晶体管的制造工艺,要想在一年内突破到2微米,十万个晶体管,谈何容易。
    “夏教授,别忘了,咱们除了有高质量的硅片之外,还有高纯度的玻璃,如果镜头研磨产线上线,有了特殊镜头,别说是2微米,我有信心在一年内将芯片制造工艺提升到1微米甚至更低。
    有了1微米的制造工艺,十万个晶体管集成也不难。”
    见夏培晓神色依旧凝重,李大国继续宽慰。
    “此话当真?”
    夏培晓眼前一亮,如果说蚀刻技术能突破到1微米,那还真有可能在两年的时间内奋起直追,甚至是赶超老米。
    “咱们可以立下军令状,如果两年内,不能将制造工艺提升到1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