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打了张雪花膏和香皂的欠条,李大国顺利得到了秦文静的支持。
接下来她和几个闺蜜会共同设计一批瓷器、玻璃工艺品,大概率能为陈庄创造一笔不菲的收益。
暂时搞定了钱的问题,李大国商量多增加两个小组以及芯片制造专题培训的事情。
“李教授已经联系了我的学校,五个同事正在赶来路上,后天可以赶到南山村。”黄玲怡讲了下她的进展。
鄂北到省城大概一千公里,这个年代坐火车要一天半的时间。
至于专题培训,那就看李大国的安排了。
人员都是现成的,随时可以开始。
经过一天的短暂备课,李大国的第一期专题讲座开始了。
这一期讲座全部针对芯片制造研发,包含了硅提纯、晶圆切割、图纸初缩、精缩、蚀刻、掺杂、多层蚀刻、芯片封装等方方面面。
课程主要的讲授对象是从事芯片制造的研发小组,每天从下午的六点半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半,共计两节大课,四节小课。
不过从第一次课开始,电研所的科研人员几乎全员到场,偌大的教室被一百号人挤的满满当当。
夏培晓、李沛沛、黄玲怡、汤定远、沈志刚等专家学者如数到场,就连秦文静、麦冬也跟着来凑热闹。
刘剑锋和魏向东作为安保负责人也每场必到,他们要确认安全和保密工作没有遗漏。
硅提纯的工艺流程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都已经了如指掌,可是当听到李大国后续还要持续将其纯度提升到九个九的时候还是全都大为吃惊。
晶圆切割,李大国重点讲了下一代的金刚石轮的切割工艺,以及借助研磨材料对晶圆进行更精细化打磨的技术,汤定远等机械设计人员听了更是大呼侥幸。
原来他们以为自己之前设计的划片机奖励一万块理所应当,可听完了李大国的工艺,他们感觉砂轮切割和金刚石轮想必差了不是一个数量级。
图纸初缩技术用上倭国进口相机之后,汤定远一度认为电研所的初缩技术已经傲视群雄了,可当他听到等一代小型机研制成功之后会开发绘图程序,更是差点惊掉了下巴。
借助绘图程序直接就能将图纸缩小十倍甚至更多。这就等于下一代的设计图缩小可以多达三次以上。
到那个时候,也许1微米的工艺真不叫难题。
精缩技术李大国重点介绍了光学镜头的研制,镜头打磨设备马上投产,到时候借助镜头的改良,还可以将图纸的比例持续缩小。
蚀刻技术不是李大国的强项,化学属于他最薄弱的环节,可是他详细介绍了多层蚀刻的工艺,就是先蚀刻第一层的晶圆,再上面镀铜形成电路,铜的上面继续添加一层晶圆,然后再次蚀刻。
通过多层蚀刻,不仅可以大大提升芯片的集成度,还能提高芯片的运算性能,这一工艺,直接将所有人都听呆了。
这特么都不是人脑能想出的方法。
掺杂课李大国讲了两天,八个课时才完成。
这其中黄玲怡在进行的化学掺杂,他没过多的赘述,他重点讲的是物理掺杂。
由于物理掺杂要借助激光、等离子等技术,他又重点介绍了激光设备和等离子设备的研制及在物理掺杂工艺中的用途。
这部分内容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当然得属黄玲怡了。
原本她认为自己研究的化学掺杂已经是当今半导体界的天花板了,可当她认真听完了物理掺杂的过程之后,她才体会到什么是差距。
化学掺杂由于药水的腐蚀性,不能保证药水对晶圆的精准腐蚀,但物理掺杂就不同了,借助小型机的控制,物理掺杂可以精准的控制掺杂的量和位置。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芯片的工艺提升到0.5微米以下,采用化学掺杂因为精度不够,就很容易导致晶体管大量被腐蚀坏,很难达到生产要求。
但是采用物理掺杂就不一样了,它可以精准的控制往每个微型晶体管中掺杂多少磷或者多少硼,这样的精细化控制,不要说微米级,哪怕是到了纳米级都能游刃有余。
芯片封装李大国也详细介绍了后世比较流行的几种封装工艺,相对于当下的烤瓷封装,其对芯片的保护效果更佳,合格率也更高。
第一期课,一直持续了六天的时间。
黄玲怡的两个新实验小组的同事也在第三天课的时候赶到了,他们正好赶上了李大国的物理掺杂课程。
起初他们对一个年轻人的课程完全不感冒,多少有些嗤之以鼻,甚至李大国在讲解物理掺杂的时候,他们还认为这只是一种设想,根本就无法实现。
人类怎么能对小到不能再小的离子进行精准控制呢。
等他们听到李大国介绍的等离子设备和激光设备的原理之后,这才对李大国的惊人想法表现出了万分钦佩之意。
夏培晓此次也是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