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数,当前的电研所也迫切需要有小型计算机研发出来,以便开展后续更多的工作。
“那人手方面怎么办?”
0.5微米既然已经有所突破,那肯定不能停下来,必须得有独立的科研小组全力攻克其中的关键技术。这就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
李沛沛刚带过来一批科研人员,没想到瞬间就又开始面临人才缺口。
“老李你能不能请示下周夫人,大国你再问问你老师?”
夏培晓属于科研疯子,0.5微米好不容易有了苗头,可不能停滞不前。
可是电研所当前的人员几乎都已经掏空了附近地区各大科研院所的骨干,一时真不知道该从哪儿搞到更多的人才。
“夏教授、黄教授,如果招一批青年人才,你们可有精力带?”
李大国最近一直在进行专题培训,他发现培训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好多科研人员都能在他的培训中学到不少先进的科研理念。
既然挖现成骨干比较困难的话,招一些优秀的硕士和博士进行培训不知道是否可行。
“精力倒是有,不过下一批的毕业生春节后才会开始分配,眼下还没到分配的季节。”
夏培晓也认为专题培训可行,只是现在还没有毕业生,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我还是问问老师和梁师兄吧。”
李大国最近一直陷入了人、钱、事的怪圈,有钱了缺人,人有了缺钱,钱和人都有了又得赶进度,总是有一头会出问题。
“行,那就各自先忙吧,抓紧时间。”
商定了后续的工作计划,众人各自忙碌,李大国带着徐远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大国,你们老说的那个几微米几微米的是个什么意思?”
徐远山好奇的问到。
最近每次和李大国等人交流,少不了就会经常听到制造工艺的术语。
“你就可以简单理解为芯片上的晶体管大小,电视遥控器和收音机采用的是20微米的生产工艺,这就代表芯片上一个晶体管的大小大概是头发丝的三分之一,而刚才实验的0.5微米工艺,晶体管的大小差不多是头发丝的1/120。”
李大国给出了个形象的例子。
“这不就相当于在头发丝上做雕刻吗。”徐远山由衷的发出一声感叹,别说是在头发丝上玩雕刻,就是单纯的将一根头发切成120份,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比那个难度要大很多倍,因为芯片的制造可不仅仅是雕刻,还要在上面做几十道加工,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李大国叹了口气,他本来还想说也不是一般的烧钱,但还是忍住了。
眼下可不是哭穷的时候。
“那以后3微米5微米的工艺出来了,是不是会更赚钱?”
现在让徐远山转行做研发肯定是来不及了,但要说这些新技术能不能换钱,徐远山应该是仅次于李大国之外的第二人。
晶圆、遥控器、新型收音机的售卖,可全都是他在张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