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机械无处不在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且不说赵海生了却自己的感情帐,单说李大国从陈庄出来。
    他没去找杜俊彦和米占军,各自有各自的事情,没必要总腻在一起。
    出了陈庄工业区的大门,李大国惊奇的发现,大门口西侧,原来陈庄村的旧址上居然多了一排门脸。
    门脸的上面,“陈庄饭店”、“陈庄百货”、“陈庄招待所”、“陈庄理发店”等一个个招牌甚是醒目。
    除了这些民生相关的,赫然还有“陈庄烧酒”、“陈庄蔬菜”、“陈庄粮油”、“陈庄豆腐”等小店。
    这些店铺五花八门,一看就是个体户的经营方式。
    李大国不禁心生疑惑,什么时候南山村一代允许个体经营了呢。
    他好奇的用对讲机问了一下杜俊彦才知道。
    原本陈庄旧址是准备要拆了盖成工厂的,不曾想陈庄的村民都有些不舍。
    于是经过几个村子商量过几次之后,这里最终改为了一些与民生有关的商铺。
    沿街的一排是门脸,门脸的后面则是一个个的作坊。
    类似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
    以陈庄豆腐坊为例,前面的门脸是售卖豆腐、豆芽、豆嘴儿等各类豆制品的,后面的作坊则是用来生产和加工。
    而且,这些作坊完全是由上五村联合筹建,承包给村民个人在经营的,属于名副其实的个体经济。
    起初李大国还担忧这样做是否合理,没想到杜俊彦却说,如今个体经营已经放开了,而且上面开过会,接下来会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
    这对整个上五村来说绝对算得上好消息,接下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李大国让司机停好车子,随即走进豆腐坊想了解一下。
    豆腐坊的掌柜恰好李大国认识,是之前陈庄的孙大娘,孙大娘的男人早先在山里凿石头被砸死了,她一人带着俩娃。
    这样的庄户在上五村绝对算是过的最差的,开个豆腐坊也可以理解。
    “孙大娘,咱这生意咋样?”
    李大国在店里随便看了看,豆腐的成色非常不错,一看就是最传统的卤水点豆腐,不像后世那些用石膏加工的,吃起来口感差了太多太多了。
    “哎呀,大国来了,真是稀客。托你福,咱这豆腐生意好的很嘞。”
    见到李大国,孙大娘激动的双眼都开始放光了,这可是上五村的财神爷,要是没有他,上五村别说是住大别墅、顿顿吃肉了,能不能填饱肚子都两说呢。
    “有那么多人买吗?”
    李大国好奇的问了一句。
    在他的认知中,电研所和陈庄工业区都有自己的大食堂,一日三餐基本都在食堂里解决了。
    谁会闲着没事买食材回家做饭。
    “顾客多着嘞。”
    孙大娘滔滔不绝的向着李大国介绍起自己的生意。
    她这间豆腐作坊,可不仅仅只是零售,而且还负责给几个食堂供货。
    单单是几个食堂的供应量,每天就得两三千斤。
    再加上陈庄工业区现在有将近两万的工人,上五村也还有几千人,还有电研所。这么多人口,并不是所有人都吃食堂的。
    尤其是晚上下班后,一家人总得围在一起吃顿饭。
    现在村民们普遍的习惯是,单身的吃食堂,拖家带口的晚上买几个馒头或一些米饭,买菜回家自己做。
    所以说,她这间豆腐坊的零售生意也好得很。
    “那咱这工人好招吗?”
    李大国又问起了用工问题。
    他自己向来最头疼的就是各种招人,以上五村目前的现状应该很难有合适的伙计吧。
    “咱上五村的人肯定没人愿意干,但其它乡里的人那可巴不得来咱这儿上工嘞。就拿大娘这豆腐坊婉来说,孟庄乡的有两个、南牌楼乡有五个,还有十几个全都是灵山县的。”
    小小的一个豆腐坊居然用了二十多号工人,这让李大国很是惊讶。
    而且这些工人大都还是来自临县。
    不得不说,现在上五村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强了。
    “孙大娘,能不能带我去工坊里看看?”
    李大国有点好奇孙大娘的工坊是怎么生产加工的,于是提出想去后面看看的想法。
    孙大娘自然不会拒绝,她随口喊来一名伙计帮着照顾店面,自己开心的带着李大国走向后面的工坊。
    她的工坊说形象点就是个大大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正房是两层小楼,用作了伙计们的宿舍,两侧的厢房,一排用作仓库和发豆芽,另一排则是制作豆腐。
    前面的一排耳房,就是刚刚看到的门脸。
    而在院子里,有个毛驴拉着的石磨正在研磨黄豆,旁边有两个大土灶正在熬制豆浆。
    此刻锅中的豆浆已经煮的沸腾,熬熟之后,点上卤水就是豆花了。
    将豆花运到西厢房中压制几个小时,就会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