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政府大楼。
陈熙等人下了车后就被带了进去,与其他外籍人士被关押在了一起。
他看了看周围,大楼因为遭受到了强烈攻击,部分墙体已经受损,可想而知之前的交火有多么激烈。
另一个房间内,狩迦...
王明站在日内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室里,窗外是碧蓝如镜的日内瓦湖。他刚刚结束一场关于教育公平与技术融合的专题发言,台下响起热烈掌声。李然坐在后排,朝他点头微笑。
会议结束后,两人走出大楼,阳光洒在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湖水清新的气息。
“接下来呢?”李然问道,“巴黎峰会之后,我们的项目关注度更高了。”
王明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接下来,我们要把肯尼亚、秘鲁、缅甸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同时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让它真正贴近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
“文化适配是个难点。”李然皱眉,“不同地区的教学节奏、语言习惯甚至思维方式都不一样,AI系统怎么才能真正理解这些细微差别?”
“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攻克的技术难题。”王明语气坚定,“我们需要更深入的本地化团队,不只是翻译课程,而是让课程成为当地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回到北京后,王明立刻召集团队开会。
会议室里,张琳、塞拉和艾莎已经就座,屏幕上投影着全球各地的课程覆盖图。王明站在讲台前,语气沉稳:
“过去一年,我们在‘移动智慧课堂’的本地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确保每一门课程都能真正融入当地的教育体系,而不是作为一个外来工具存在。”
张琳翻阅着手中的资料,说道:“目前,我们已经和非洲、南美、东南亚的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十个地区已经完成了本地化课程的部署。”
“很好。”王明点头,“但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覆盖,而是深度落地。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评估体系。技术落地,不能只靠设备,而是人。”
塞拉补充道:“我这边也在推进AI自适应学习模块的升级,未来系统将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情况,智能推荐最适合的练习题和教学视频。”
“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化教育。”王明露出满意的笑容,“技术的最终目标,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赋能人类。”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王明看着这群并肩作战的伙伴,心中充满信心。
---
夜色降临,北京的街道灯火通明。王明独自走出办公楼,抬头望向星空,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他们的世界或许遥远而陌生,但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却始终如一。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塞拉发来的消息:
>“王老师,好消息!肯尼亚的第二批本地化数学课程测试完成,孩子们的成绩平均提升了28%。”
王明嘴角微微上扬,按下回复键:
>“太好了,让他们继续收集数据,并安排下一轮反馈会议。我们得确保内容真正贴合当地教学节奏。”
发送完消息后,他转身走进夜色中,脑海中浮现出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他们曾经遥不可及,如今,正在一点点被点亮。
---
几天后,王明收到一封来自秘鲁的邮件。发件人是艾莎,她写道:
>“王老师,今天我们完成了第一次完整的本地化科学实验课。有个孩子说,原来太阳系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王明轻笑了一下,按下回复键:
>“告诉他们,知识的世界远比太阳系还要广阔。只要他们愿意探索,我们就一定会陪他们一起前行。”
他放下手机,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今天的会议纪要。窗外,星光闪烁,微风拂过窗台,带来远处的草木气息。
他知道,明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时,他将继续踏上这条通往世界的路。
因为,在某个角落,总有一个孩子,正等待着打开属于他的那一束光。
而他,愿意为他们点亮这束光。
---
然而,王明没想到的是,这束光,也正在悄悄照亮他的人生。
那是一个寻常的周末清晨,他正在办公室处理一封来自缅甸的邮件,内容是关于当地学校在使用“移动智慧课堂”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正当他准备回复时,门铃响了。
“王老师,您好!”
开门的是一个穿着蓝色校服的女孩,扎着马尾辫,眼神明亮,脸上带着几分羞涩和期待。
“你是?”王明有些疑惑。
“我叫林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我……我写了一封信给您,您可能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