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深的矛盾。我们一方面想求生净土,但过去妄想的习惯性,对三界果报又深深的希求,就造成一种双向的力量。当我们对三界有所希求,有什么问题呢?“由欲有乐缚众生”。我们对于三界的快乐有所希求,就会产生生死业力的系缚,所以,我们必须先寻求出离心。
这个地方讲到重点是“由欲有乐缚众生”。三界的生死,它就像水流一样从过去流到现在,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宗喀巴大师说,生死的可怕不是给我们痛苦而已,而是“辗转相续,无有止尽”,它永远不会停止。所有的痛苦,最可怕的就是生死轮回,因为它不会停止。为什么今生死亡以后马上会得一个果报呢?它为什么不停止呢?我们业消了,该受的业也受完了,这个地方牵涉到两个问题。
生死轮回的因缘,《唯识学》分成两块: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妄想。生命为什么无解?因为这两个互为因缘。如果人生只有业力,这个事情很单纯;如果人生只有妄想,你打打妄想也就罢了,生命也很单纯。关键是什么呢?人生有业力去变现外境来刺激你,你还自己打妄想。所以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就无解,轮回就不会停止了。因为它产生相互作用:业力变现外境来刺激你,你打了妄想;打了妄想又创造业力,创造以后下次它又现一个业力来刺激你,你又打一个妄想。
我们想离开娑婆世界到净土去,就必须要务实地面对无始劫的业力跟妄想。但问题在哪里呢?无始劫所造的业力你没办法处理,太多了,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够处理妄想。临终是可以带业往生,你必须做一件事情,就是不能去刺激生死业力。带业是带一种沉淀的业力、调伏的业力、种子的业力,不是现行的业力。
为什么临命终时你不能起贪恋心、不能起颠倒呢?你必须让生死的业力沉淀下来,而不是去刺激它。虽然我们在生命当中,不断的发愿要求生净土,你产生一种往生的愿力。但你可别忘了,生死业力的活动是强过你愿力,愿力是今生才开始修学,过去所造的业力无量无边。关键在哪里呢?你不能唤醒过去的业力,要让它睡着、让它沉淀下来;要让生死业力沉淀,你就不能去刺激它。什么叫刺激业力呢?就是你不能对三界起爱取;爱取的可怕,在“取”。你对娑婆世界有贪爱可以理解,产生执著就完了,所以,我们真正要调伏的是执取,一种坚固的执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第2/2页)
假设不修出离心,你看到佛号就开始念佛。每一句佛号两种力量:往生的愿力、生死的业力。临命终这两种力量同时现前,因为你就是这样修的,你平常念佛的时候,就是往生也想往生,娑婆世界的快乐也有希求。你平常每一句佛号都具足两种力量,临终的时候肯定也是两种力量,如是因、如是果。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到最后不能往生,因为他没有出离心来调伏爱取,他临终的时候去刺激到生死业力。
所以,往生的人除了求往生的愿力,要去调伏生死业力。这就是为什么要修出离心?我们不能刺激生死业力,这个道理就在这里。
戊二、方便
怎么去调伏心中的爱取呢?看第二段,方便。这个方法有两种,我们先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惟能除后世欲。
我们对三界果报的爱取分成两大块:第一个是对今生的爱取;第二个是对来生的爱取。今生的爱取是怎么回事呢?有些人今生的福报特别大,他善业起现行了,身体健康、身相也庄严、眷属特别的美满幸福,他今生几乎所有如意的事情都出现了。他就会产生一个常见,认为这就是极乐世界了,所以,他对今生的果报深深的爱取。
第二种人是业障比较深的人。他今生大概所有罪业都起现行了,身体病痛特别多、亲属也不如意,他今生的苦难特别多。那怎么办呢?他也持戒、也做义工,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来生,这个是对来生的爱取。他积集资粮,希望把心中所有的希望在来生表现出来。
人生的爱取有两块:今生的爱取、来生的爱取。我们说明一下爱取的产生是怎么回事?一个人不是马上执著的,他是爱,然后取。在《唯识学》的角度,从贪爱到执著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感受,他是先受。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不管是跟人或事会有一种感受,快乐或痛苦。但痛苦的感受对往生问题不大,这一块就别管它了。痛苦的人生经验对你一点影响都没有,但人生快乐的感受,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就是你曾经有一些美好的经验。
“受”接下来是“想”。我们接触外境时,它只是直觉的感受,没有影像。感受以后,你就开始安立名言、就开始打妄想了。你心中出现影像,可能是一个人的影像、也可能是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