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六根才有感受,所以这个感受从一念心性的角度,它不是你生命的本质,它是你攀缘所产生的一个假相而已,所以你一开始也不要太紧张。你只要觉悟就好,知妄即离,离妄即觉!
那么对治感受有三块:
第一个,“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这个感受是怎么来呢?是业力招感,你不能作主。善业让你快乐,罪业让你痛苦,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痛苦的果报当然会让你挫折失望。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等等,那么这种痛苦,当然没有人会追求。
我们看第三个,就是那种世俗的快乐、世俗的荣耀,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它是无常败坏。就是说你去享受快乐,你会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安稳性。那么这种不安稳性,就破坏了你的快乐。
所以结论:“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其实我们追求感受,你最好有一个观念:就是世间的快乐感受,你都要付出代价,都要代价。娑婆世界的快乐,没有一个不需要付出代价。
你看那个天台智者大师说,这个快乐啊:“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荣耀的快乐的感受要出现,你必须要“求”,这个是娑婆世界最大的问题。一旦要追求,问题就来了。你看极乐世界的快乐,你不要求,自然皆生快乐。凡是要追求的快乐,就有问题了。
第一个过程很辛苦。因为你想快乐,别人也想快乐,那大家就各凭本事,就竞争了,所以你一开始追求,是有辛苦和压力的。第二个,得到以后,你高枕无忧吗?也未必!因为“得时多怖畏”。你有这种不安全感。第三个,“失时怀忧恼。”凡是求来的东西一定会失掉。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你的,
所以最后失掉的时候,你就很痛苦了。一个人本来就没有,也就没事,你得到以后再失去,那这个是非常痛苦的。
所以说,你不管是追求过程、享受过程跟失去的过程,你都付出了辛苦、怖畏、忧恼的代价。所以这种感受的追求是带有过失的。
那么这个就是对快乐的追求,一个色身,一个感受。我们慢慢先种下一个这样的观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第2/2页)
(三)观心无常
我们看第三,观心无常。
这个心可不是真如的清净心,真如清净心是没有相。这个心是带有相状的心,带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心,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妄想,它是有一种相状在攀缘。
好,我们把它念一遍。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好,这个地方,我们先谈谈妄想的来源。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我们也是一念的妄动,真如不守自性以后,一念的攀缘纷纭的扰动,才形成了所谓的一种虚妄的想象。也就是说我们心中本来没有相状,那么一念妄动以后,就有相状了。
有这个相状,本来也没事,但是你想去主宰这个相状,这个问题就来了。我们有一种追求成功的相状,追求富贵的相状,追求美好的相状,人生本来是应该有相状来引导,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你想主宰它,你没有一种随缘的心态,你想要去主宰这个相状,轮回的力量就启动了,所以我们现在不是把相状去掉,而是把那个主宰性去掉。
怎么观呢?看蕅益大师的说法。
“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这个相状是由外境的刺激而来,你把这个前尘的外境拿掉,你心中的相状就没有。也就是说这个相状,离开外境没有自体。佛法讲有自体跟没有自体,它的意思就是说,自在跟不自在这个相状。《楞严经》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相状是外境刺激你,你才有的。这个相状你千万不要主宰它,因为你说了不算,它受业力的主导。凡是外境给你的相状,你最好是随缘一点。如果这个相状是你自己如理思惟产生的愿力,比方说,我要求生净土,我对极乐世界产生一种愿景,这也是一种相状,这个你可以主导。你的心,自己透过如理思惟,智慧观照产生的相状,这个跟业力没有关系,这个你可以去主宰它,可以去要求,去追求。
我们今天所要破的就是外境的刺激给你的相状。因为它离彼前尘相,你这个相状的分别功能就消失了,离尘无体。也就是说这个相状你是很被动的,当外境有你才有,当外境消失你就没有了。所以它深深受外力的主导,不是你说了算,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这个一般人,尤其是中年人很喜欢打妄想,我们总是觉得打妄想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你看我们事情还没有结果出来,我们就不断打妄想,希望这个结果照我们的妄想走,结果是“终归罔象”。事情的结果,它有它的个人的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