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陀佛四十八愿里面,今生消业障的愿当然是有,但更多的都是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成就极乐世界功德的愿。所以,你今天把佛号用来消业障太可惜了,你这个佛号很多功德都没有开显出来,你开显阿弥陀佛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功德。到了天亲菩萨就认为,念佛应该要加上一种往生的概念,而不只是消业障的概念,所以就把念佛的思想提升到一种净土的思想。所以从那以后,念佛法门叫作净土法门。
传到中国以后,唐朝的道绰大师就把这种概念做一个判教。他说,大凡今天你的选择是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一生比一生好,透过你的智慧跟愿力断惑证真、入圣得果之法,叫作圣道门。就是你从凡夫到成就圣道,你是在哪里完成的呢?在娑婆世界完成的。好,那你叫作圣道门。反过来,你今天利用你的忆佛念佛,乘佛本愿往生净土,在极乐世界成就圣道的,叫作净土门。
这样讲,这种判教跟龙树菩萨的判教就有一点差别了,这个时候念佛就从一种消除罪障而提升到往生净土。那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们解释一下。因为时代改变了。佛法有它的不变性,也有它的随缘性。根机不断地改变,法门当然要不断地修正,因为这个法门的施设本来就是应病与药。法无定法,它有它不变的法义;它从契机的角度,它有它随缘的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集《禅观与净土》(念佛篇)(第2/2页)
末法时代两大特色:
第一个,内在善根的退化。我们本身的善根就很容易退化,因为在这个末法时代,三宝力薄弱,你听闻佛法的因缘太少了。不像正法时代,有很多的善知识,你长时间能够浸泡在佛法当中,你善根能够得到很大的熏习、增上。末法时代,你要听到一个正法,你的时间比例降低了,所以你的善根本身力量薄弱了。
第二个,外在境缘的诱导。你面对的环境对你的刺激太大了。所以古德讲一句话说,末法时代,譬如小树未成,历经暴雨,终为摧折。说,你这是一个小幼苗,但你这个小幼苗没有经过温室的保护,把它丢到暴风雨当中,这个幼苗就被破坏了。也就是说,一个末法时代的菩萨,你已经不适合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历练了,因为你承受不起了。这个境缘你承受不起了,超过你的范围,强人所难了。所以,到了唐朝以后,念佛就变成一种往生的概念了。是这样的,因为环境不同。
丁二、他力门、果地教
到了民国以后,印光大师做了一个总结。
他力门。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果地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众生心,投大觉海。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是净土宗的最后一个祖师。我们看印光大师,其实他本身没有太多的论述,但是他老人家的成就就是,他能够把前面的十二个历代祖师的论述加以成功地整合,用一个很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整合了两个法门。第一个,净土宗他力的加持,所谓的“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印光大师说“念佛方能消宿业”,这是早期的净土的概念,这是龙树菩萨的念佛思想,所谓的难易的概念。就是你没有必要那么辛苦,你没有必要拒绝诸佛菩萨的本愿功德,你在修行当中偶尔念念佛、念念地藏王菩萨,对你有帮助,何乐而不为呢?也不耽误你太多时间。你适当地把诸佛菩萨的功德引申到你的生命当中,帮你扫除障碍,这多好的一件事啊!所以,他把早期的这个所谓的他力加持的概念拉进来。
当然,他更整合了圣道门、净土门的概念,所谓的“竭诚自可转凡心”,果地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他把净土宗的——包括今生的摄受跟来世的接引,做一个结合,叫作“即众生心,投大觉海”。那么到了十三代祖师,念佛,一句佛号那叫万德洪名,就全部都包了。包括你今生的安乐,包括你来生的解脱,一句佛号全包了。到了印光大师,他是这个概念,他把前面的整合了。
当然,我们从净土宗的传承,从佛灭度以后,经过这么三个演变,我想这个地方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往生的概念,这个是很关键的,因为环境已经有一种急迫性了。我们看早期的时候,念佛法门,持咒也好,对于离开娑婆世界并没有急迫感。到了末法时代,念佛的概念就不一样了。诸位!我们看早期的念佛跟现在的念佛,最大的差别,就是一种离开娑婆世界的急迫感,越来越迫切。印光大师甚至于说,念佛法门叫作背水一战。他说,你要观想自己不成功便成仁,我今生不往生,我来生就直堕三恶道。所以他那种急迫感,已经到了——就是说,你不能再有来生的概念了!
那么为什么是这样子呢?理由很简单,却是一个事实,就是你来生充满了不确定。诸行无常的概念,越到末法时代,这种无常的概念越明显,甚至于你今生可能是一个大菩萨,而来生无常变化成一种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