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204、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中)(第1/2页)
    不仅崔岘闻到了糖的味道。
    这股甜腻的焦糖香、混着码头鱼腥气和各种早食的香味儿,勾得州桥码头行人频频驻足张望,却少有人敢上前问价。
    杂货市。
    郑记糖铺外已围了一圈人。
    这家铺子不大,却收拾得极是讲究。
    铺子里,檀木柜台后面。
    站着一个约莫四十来岁的精瘦汉子,他穿着靛蓝绸衫、懒散倚在柜台处,手中两颗包浆核桃盘的咔咔作响。
    面对围在外面的一圈人,眼皮都懒得抬。
    此人,便是徐记糖铺的掌柜,徐三福。
    这年头,糖是最为稀缺珍贵的好东西之一,怎么着都不愁卖。
    所以徐三福半点没有‘服务顾客’的意识。
    崔岘远远瞧见那家糖铺,抬脚往前走。
    新上任的‘保镖’大山紧紧跟随。
    后面,老崔氏、林氏、陈氏等人快步跟上。
    被崔钰抱在怀里的崔璎眼睛猛然亮起来,欢呼道:“太好咯,阿兄要给我买糖吃啦!”
    林氏回头嗔怪瞪了一眼闺女:“见到吃的你就来劲儿,阿兄要办正事儿呢!”
    一家人都跟着笑。
    但眼睛都下意识看向那‘郑记糖铺’,心生无限期待。
    难道岘哥儿说的,能成为河南崔氏的生意,是开糖铺子?!
    那前期投入的成本,就会被无限拔高。
    学了五年‘会计’的陈氏,眼珠子盯着那糖铺滴溜溜转,心里已经开始计算着前期投入金额的问题。
    而‘行政人事’林氏,则是在想,要是开糖铺子,选址在哪个旺市,再去哪家撬个有经验的掌柜。
    至于老崔氏嘛,她在想,走哪个官老爷的人脉,能打通采购糖的便宜渠道。
    值得肯定的是,她们这仨女人,是真的成长了许多。
    无愧于这五年来的学习沉淀。
    但,她们显然还是低估了崔岘的能力和手段。
    崔岘确实想做糖相关的生意。
    但不是开糖铺子倒卖糖,而是自己生产糖,开白糖作坊。
    要制作白糖,其实最好的原材料是甘蔗。
    但现在七月份,并不是甘蔗成熟期。
    而且如今的开封地区,若是不经过培育改良,是不适合种植甘蔗的。
    大梁王朝最大的甘蔗种植区,远在闽南。
    所以,崔岘只能暂时换个法子,放弃原材料甘蔗,改用红糖来提炼白糖。
    崔岘心里想着这些,刚走到郑记糖铺外。
    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扒着门框,眼巴巴地盯着里面货架上的糖瓮。
    其中一个小女娃扯着娘亲的袖子,小声哀求:“娘,我想舔一口糖勺……”
    妇人叹了口气。
    她从怀里摸出五枚铜钱,犹豫再三,终于递过去:“掌柜的,能……能刮点罐底的糖渣吗?”
    郑三福嗤笑一声,随手舀了半勺馊黄的麦芽饴:“吃吧,吃了赶紧走,耽误我做生意。”
    妇人咬牙点头,交了钱。
    那女娃立刻扑过去,闭眼嘬尽勺上的糖浆,黏稠的糖丝挂在她皴裂、却幸福弯起来的嘴角。
    其余孩子们羡慕的直咽口水。
    不远处,一个挑担的脚夫擦了擦汗,望着糖铺苦笑:“这糖啊,咱们干一个月活,也买不起半斤。”
    崔岘默默看着这一幕,抬脚走进糖铺。
    将糖勺嫌弃收回,随手扔进饴糖罐子的郑三福察觉到有人进来,掀了掀眼皮,神情微愣。
    而后,在围观众人不可思议的注视下。
    便见这位原本神情倨傲的掌柜,露出一个殷勤到极点的笑容:“哎呦,我说今儿个怎么总听见外面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呢,原来是有贵客登门了!”
    “昨日我去开封府学凑热闹,崔先生昨日在辩经台上的风姿,实在是令人敬仰!我老徐一介粗人,最佩服有才华的读书人。”
    “崔先生,您要买什么糖?来来,先尝一尝。”
    说着。
    徐三福热情把货架上的糖瓮都一一打开。
    那几个大瓮里,分别装着饴糖、黑砂糖、普通白糖。
    饴糖属于最便宜的糖,三十文钱可以买一斤,甜味儿很淡,普通百姓才会买这种劣质糖。
    而黑砂糖,其实就是红糖,要一百文一斤。
    至于普通白糖,其实并非是白色的,而是焦黄色的。可价格足足要一千文,也就是一两银子一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204、格物致知:由白糖开始的轻工业革新(中)(第2/2页)
    听起来似乎价格还算可以。
    但换算一下,一斤普通白糖的价格,可以买将近150斤的大米。
    就算是最劣质的饴糖,也要足足四斤半的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