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1章 凭空消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五兄妹并肩站在铃兰丛中,身后是燃烧的篝火,天上流星划过,地上影子连成一片,仿佛从未分开过。
    “这才是我们的家。”他说。
    陆沉看着画,忽然起身,从行李箱里取出一封信,递给林晓。“这是我写的最后一版信。我没寄出去,因为我知道,有些话必须当面说。”
    林晓接过,展开:
    >**“归儿,爸爸错了。**
    >我以为血缘可以否定爱,
    >却忘了爱才是唯一的血缘。
    >这六年,我活在悔恨里,
    >直到听见风铃告诉我:
    >‘你还来得及。’**
    >现在我回来了,不只是为了弥补过去,
    >更是为了参与未来。
    >如果你还愿意让我做父亲,
    >那么这一次,
    >我不会再逃。”**
    她看完,折好信,放进枕头底下。然后起身,端来五碗红豆汤,一人一碗。
    锅底全糊了。
    可每个人都吃得干干净净。
    夜深了,孩子们陆续入睡。陆沉独自坐在庭院里,望着满天星斗。林晓走来,坐在他身边。
    “你觉得这一切是真的吗?”他问,“还是我只是太想团圆,所以产生了幻觉?”
    林晓笑了笑,伸手摘下一朵铃兰,放在他掌心。“你看它像什么?”
    “像眼泪凝固后的形状。”
    “对。”她点头,“但它也像种子。只要有人愿意相信,愿意等待,愿意原谅,它就能开出花来。”
    陆沉握紧那朵花,低声说:“我会用余生证明,我配得上这份信任。”
    林晓靠在他肩上,轻声说:“你已经开始了。”
    远处,南极冰层深处,那具万年遗骸缓缓睁开眼。它的身体开始分解,化作光尘,顺着晶体铃铛的脉络流向地面。壁画影像再次浮现:那群古人将铃铛埋下后,纷纷躺进大地,身躯融入土壤,面容安详如眠。
    而在世界各地,更多的人开始做梦。
    梦见自己走过铃兰小径,
    梦见有人在风中呼唤名字,
    梦见一扇从未打开的门,此刻正轻轻晃动门环。
    心理学家记录下这些梦境,称之为“集体回归潜意识”。社会学家观察到离婚率下降、亲子沟通改善、公共空间笑声增多。媒体称其为“铃兰效应”,政府甚至考虑将其纳入国民心理健康工程。
    但小镇居民知道真相。
    这不是奇迹,也不是科学。
    这是爱,在沉默千年后,终于开口说话。
    春天彻底到来那天,铃兰开遍山野。那朵黑晶之花终于凋谢,落地瞬间化作无数光点,随风飘散。每一点光,都飞向一个曾孤独的灵魂。
    陈阿婆家门口的风铃从此不再只响一次。每当夕阳西下,它便会自动轻鸣,像是有个孩子在替她儿子唱歌。她终于笑了,每天给风铃擦灰,还织了件蓝色小毛衣挂在旁边。
    西北边疆的士兵接到医院电话:女儿醒了。第一句话是:“爸爸,我听见你唱歌了。”
    精神病院的老护士把那片干枯的铃兰花瓣送进了博物馆,标签上写着:“致所有未能回家的人。”
    城市高楼间,越来越多人家挂起了风铃。材质各异,声音不同,却总能在某个清晨或黄昏,忽然齐声响起。
    人们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说“我想你了”。
    学会了拥抱时不松手。
    学会了在争吵后先低头。
    而林晓依旧每天煮红豆汤,锅底依旧常糊。但她不再刮掉,而是笑着说:“这样才有家的味道。”
    陆沉留了下来。他辞去总裁职务,用积蓄在小镇建了一所“情感觉醒中心”,教人们如何表达情绪、修复关系。四个儿子有的留下教音乐,有的去学校读书,最小的念归则天天画画,每一幅都让铃兰开出一朵新花。
    某日清晨,林晓醒来,发现枕边空了。她起身寻找,见陆沉站在铃兰丛中,手中拿着一把小铲子。
    “你在做什么?”
    “种铃铛。”他回头笑,“我把那枚铜铃埋下去了。等它长出来的时候,说不定又能听见你的声音。”
    她走过去,依偎在他肩上。“你会一直听见的。”
    风吹过,铃声四起。
    那一刻,他们都知道??
    归,从来不是一个地点。
    它是每一次选择不放弃,
    是每一次在破碎后重新拼凑,
    是在漫长岁月尽头,依然愿意说一句:
    “我回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