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因未能降生,他们的初魂并未进入轮回,而是散落在时间缝隙中,无法归塔。”
“所以这不是结束。”林念安缓缓站直身体,目光坚定,“这是新的开始。”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
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湿漉漉的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林家门前多了许多花束和纸条,都是昨夜听到钟鸣的人送来的。有人写着:“我流产的女儿,今天第一次出现在梦里。”有人写道:“谢谢你们让我知道,她也曾存在。”
林念安召集家人,在祠堂召开会议。
“我要建第二座塔。”他说。
众人一怔。
“第一座启明之塔,是为了迎接归者。”他环视众人,“第二座,我要为所有‘未登塔者’而建??那些还没来得及睁开眼就离开的孩子,那些被遗忘、被忽略、被沉默抹去的生命。他们不该再无名。”
“你打算叫它什么?”妹妹轻声问。
“**守望之塔**。”他说,“它不指向过去,而是面向未来。每一个未出生的孩子,都将在这里拥有名字、拥有位置、拥有被爱的权利。”
计划迅速展开。
选址定在城南废弃的育婴堂旧址??那里曾是收容早产儿与弃婴的地方,几十年前一场大火焚毁了建筑,也焚毁了许多人的希望。如今杂草丛生,断壁残垣间还能看见焦黑的摇篮骨架。
林阳负责阵法布局,以金纹勾勒守护结界;叶寒用寒晶重塑地基,防止邪气侵扰;林曜带领工人清理废墟,亲手搬走每一块烧焦的砖石;白夜夜观星象,确定动工吉时;沈婉则走访各大医院妇产科,收集流产后家属自愿登记的信息;妹妹谱写了新的《守望之歌》,准备在落成典礼上演奏。
而林望,成了这座塔最特别的“引灵者”。
每天傍晚,他都会独自坐在工地中央的石墩上,闭目静坐。渐渐地,人们发现周围温度会莫名下降,风变得轻柔,偶尔还能听见若有若无的婴儿啼哭或笑声。工人们起初害怕,后来便习惯了,甚至会在收工前对着空气说一句:“明天见啊,小家伙。”
三个月后,守望之塔初具雏形。
通体由乳白色玉石砌成,高九层,每层外墙都镶嵌着数千枚银铃,随风轻响,声如细语。塔顶没有钟,而是一颗悬浮的水晶球,内部流转着淡淡的金色光晕,据说是林望用自己的血脉激活的“初魂共鸣核”。
竣工前夕,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一名年轻女子深夜来到工地,浑身湿透,怀里紧紧抱着一份病历。她跪在塔门前,失声痛哭。
林念安闻讯赶来。
女子名叫苏晴,二十八岁,三个月前查出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医生建议终止妊娠。她挣扎良久,最终签字同意。术后当晚,她开始做同一个梦??一个小女孩站在雾中,穿着红色小袜子,哼着《小星星》。
“我知道她是我的孩子。”苏晴泣不成声,“可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我不敢给她取名,怕越陷越深……可是昨晚,她在梦里对我说:‘妈妈,守望之塔有我的位置吗?’”
林念安沉默片刻,转身走进塔内,在一楼墙壁上拿起刻刀,轻轻雕下一个名字:
>**苏念星,生于母梦,逝于现实,享寿八十九日。**
“这是她的名字。”他说,“从今天起,她不再是‘未出生’,她是苏念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永远都是。”
苏晴扑通跪下,泪如泉涌。
那一夜,守望之塔的第一枚铭牌正式点亮,银铃齐鸣,水晶球光芒大盛,仿佛回应着某个遥远世界的微笑。
落成典礼当天,万人齐聚。
不只是风语城居民,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有的失去过孩子,有的正在经历流产,有的只是听说这里有座塔,能让“不存在”的生命被看见。
林念安牵着林望走上高台,身后是三百七十六个家庭的孩子们组成的合唱团,他们每人手中捧着一盏莲灯。
“今天我们不只是纪念过去。”林念安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我们是在宣告:每一个生命,无论长短,都值得被尊重、被铭记、被爱。”
他举起手中的凤凰羽,“这根羽毛,曾护佑林望穿越时渊。今天,我将它嵌入守望之塔之心,作为永恒的见证。”
掌声雷动。
妹妹弹起《守望之歌》,旋律温柔如月光洒落。孩子们点燃莲灯,一盏盏放飞空中,汇成一条璀璨星河,直指塔顶。
就在最后一盏灯升空之际,异变陡生。
水晶球突然爆发出刺目强光,一道透明人影缓缓浮现??是个小女孩,约莫五六岁,穿红袜,哼着《小星星》,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
全场寂静。
“妈妈……”她目光落在人群中的苏晴身上,轻轻挥手。
苏晴瘫坐在地,泪流满面,却笑了:“星星……妈妈看见你了……”
人影渐渐消散,化作点点星光,融入塔身。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媒体称之为“集体幻觉”或“心理投射”。但那天之后,全球范围内,“未登塔者”登记数量激增十倍。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说出那个未曾公开的名字,愿意为一段短暂的生命举行仪式,愿意相信??爱,可以超越生死界限。
五年后,守望之塔已成为世界奇迹。
联合国设立“生命尊严日”,每年春分举行全球共祭;心理学界开发出“初魂记忆疗法”,帮助丧亲者走出创伤;甚至有国家立法规定,流产后的胎儿应享有命名权与哀悼权。
林望十五岁,长成了清瘦挺拔的少年。他不再频繁看见亡灵,但每当夜深人静,仍能听见风中低语。他知道,那是无数微弱的声音,在说:“谢谢你记得我。”
某天放学回家,他在书桌抽屉里发现一封信,信封泛黄,邮戳显示寄自六年前。
他打开,里面只有一张照片和一张纸条。
照片上是一个年轻女人抱着婴儿,笑容灿烂。纸条上写着:
>**“谢谢你救了我的儿子。他是第一个通过‘记忆复苏’被确认存在的孩子。我们终于敢告诉他哥哥姐姐们的故事了。
>??林小禾之母”**
林望拿着照片走进书房,递给正在写书的林念安。
“哥哥,原来她真的有妈妈。”
林念安接过照片,久久凝视,眼角泛起湿润。
“是啊。”他轻声说,“她一直都有。”
窗外,启明之塔与守望之塔遥遥相对,如同两座灯塔,照亮生与死之间的迷途。
风吹过,铜铃叮咚,像是无数稚嫩的声音在合唱:
>“只要你还记得我,我就没有真正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