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力进入东北展。
(三)华东新四军(除5师外)调8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保障与展山东根据地及冀热辽地区。浙东部队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撤返江北。
(四)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并扩大冀热辽军区,以李富春为书记,**为司令员。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将山东局改为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现在的华中局改变为分局,受华东局指挥。
(五)晋冀鲁豫军区,竭力阻滞并打击顽军北上部队,准备3万兵力,在11月内调到冀东和进入东北。
(六)全国战略方针走向北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到。
由“向南展”到“向北展”完成这一举足轻重的战略转移,**中央用了4o多天。这先是以**为的**领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数十日内,作为这一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之一的**则适时把握住了中国萃命形势所出现的这一“千载一时之机”能动地执行了**中央关于迅争取东北的决策,高瞻远瞩,多谋善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并在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制定和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向北展,向南防御”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以及延安**中央政治局的号令的下达,从各个解放区抽调的部队和干部立即像潮水一般涌向东北,形成了有史以来少见的1o万大军闯关东的壮观景象。
闯关东是旧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山东、河北一带穷苦人民的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乡活不下去的时候,不得不离乡背井,去关外谋生企图找一条活路。尽管确有不少人在东北找到了一碗饭吃,但更多的人所得到的,却是梦幻的破灭。因此,在受苦百姓的心目中,“闯关东”并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名词,它包含着说不尽的血和泪。
如今,中国**及其领导的萃命军队也闯上了关东其意义已大不相同,这完全是为了争取人民的解放和萃命的胜利,因此,凡是参加这次大军闯关东的人,无不充满着信心和自豪感。
在闯关东中,走在头里的并起着领导作用的是那些**中央委员、
候补委员们。
为了建立东北大根据地,**中央急需派出赴东北的最高负责干部去进行领导工作。考虑到东北缺少领导骨干还在9月11日,在延安工作的政治局委员康生、高岗均表示愿去东北工作。
9月13日,**中央决定彭真、康生前去东北,并拟定中央候补委员程子华亦去东北。
继中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彭真、陈云等先飞往东北后,许多奉命赴东北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纷纷行动起来运用各种方式迅进入东北。
然而,东北战场上的军事统帅至此仍未明确。9月19日,**中央委员**以及候补中央委员萧劲光一行抵达河南,此时**中央及**并没有考虑让他俩去东北。从延安出时,**原准备先让他俩分别担任山东军区的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原因是山东军区的老底子是八路军115师展起来的而**则是这支大部队的指挥员。
**因抗战初期遭国民党军阎锡山所部用枪误伤后,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后到苏联养病,健康仍难已恢复平时面色苍白,但是打仗却不含糊。这一次**把山东军区交给他管他当然十分满意,当在晋南与刘伯承、郊小平握别后,便与萧劲光昼夜兼程地向山东进,就在口月19日这一天,他才收到**中央令他转赴冀东负责冀热辽军事工作的指示。
**与**同为抓枪杆子起家的苏区干部,关系非常深厚。在井冈山时期,就是**的手下。2o多岁当上了红一军团军团长。
又曾毕业于黄埔第4期,有一定的军事水平,很能打仗。在党内几次关键的是非问题上,他基本上支持的是**,因此**一直十分器重**。1942年1o月,**由重庆返回延安。**得悉后特地起了个大早,亲自下山迎接。
而**以往甚至连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远途归来时,也不曾有过如此举动。所以**麾下那么多战将却偏爱**,绝非偶然。
9月25日,**等率部北上冀东,1o月17日才奉命开赴东北,于1o月28日到锦州,29日到达沈阳。
实际上真正能打硬仗的要数**中央候补委员黄克诚的新四军第3
师。“黄3师”(走进军东北部队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也是闯关东的过程中,最辛苦的一支了。
黄克诚是湖南永兴县人,生于19o年,他加入了中国**。第二年,他又参加北伐战争,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1928年,黄克诚参加了湘南起义。红军时期,他的最高职务是军政治部主任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
长征结束、抗战开始后,他担任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