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而且,我已经给了他们希望,就不能再亲手掐灭。”
他走入书房,提笔写下三封密信:
其一,致岭南陈清远:“速遣弟子伪装商旅,潜入京城,联络国子监太学生,散布《明经纪闻》副本,并附注解,阐明‘言论自由乃士人立身之本’。”
其二,致川蜀柳承恩:“借赈灾之名,召集当地学子讲学,宣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务使民间议论蜂起。”
其三,致闽中郑怀瑾:“组织渔户盐丁联名上书,控诉官府苛税,要求减免赋役。落款用‘江南平民’,勿提明经社,但文中须引用谢云章语录。”
写毕,他将信封蜡密封,交予陆知远:“明日午时前,全部送出。记住,宁可慢,不可错。”
陆知远欲言又止:“老师……若您也被牵连……”
“那就牵连吧。”周怀安淡淡道,“我早已不是那个惧怕权势的周尚书了。这一生,我避过、忍过、藏过。现在,我想试试,能不能为自己活一次。”
他抬头望天,晨曦初露,东方渐白。
“他们要抓我,尽管来。但我要让他们知道,一个人可以入狱,一本书可以焚毁,可只要还有人在读,在想,在写,这场火,就永远不会熄。”
??
半月后,京城再度沸腾。
国子监数百学生联名上书,要求赦免沈砚之等人,称“言者无罪,诛心才是祸国之源”。街头巷尾流传新刊《明经纪闻?续》,其中一篇《狱中书》据说是裴文修在牢中咬舌血书,痛陈“权力压制思想,乃亡国之兆”。
更有奇者,北方边镇传来急报:一批戍卒在战壕中传阅《明经纪闻》,竟集体拒战,高呼“宁为明经死,不做糊涂兵”!
赵昭震怒,下令全面搜查,查封所有印刷作坊,逮捕可疑书商十余人。然而越是严打,刊物反而流传越广,甚至有人将其绣在战袍内衬,藏于箭囊夹层,一路传至西域。
而此时,皇后却在慈宁宫设茶会,邀请六部尚书夫人及宗室贵妇,谈笑间提及:“本宫近日读到一篇奇文,说什么‘天下非一家之天下’,虽悖逆了些,但也可见士人心思活跃,实乃盛世之象。”
众人愕然,不敢接话。
皇后轻抿香茗,悠悠道:“寒门子弟苦久了,总要说几句痛快话。何必太过苛责?不如顺势而为,设‘直言奖’,每年评选天下最优策论,由内库出资嘉奖。既能收拢人心,又显我朝开明。”
消息传出,士林哗然。
有人讥讽:“皇后这是要当‘文宗’了?”
也有人感叹:“至少她肯给一条活路。”
唯有赵昭冷笑不已:“好一招釜底抽薪!她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夺走‘士人恩主’之名!”
白露颤声:“娘娘,如今局面失控,连军中都有响应……我们该怎么办?”
赵昭盯着铜镜中的自己,良久,缓缓开口:“传我密令,启动‘赤雀计划’。”
白露脸色骤变:“那可是……最后一步。”
“是啊。”赵昭闭眼,“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她睁开眼,眸中寒光凛冽:“让大理寺‘意外’泄露裴文修供词??就说周怀安不仅操控科举,还密谋拥立新君。再派人假扮江湖术士,在街头散布童谣:‘江南雨,洗龙袍;枫桥夜,换王朝。’”
她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笑意:“我要让陛下相信,周怀安不只是结社,而是要造反。”
雷霆将至,风雨欲来。
而在江南,周怀安站在枫桥之上,手中握着一封来自京城的密报。
上面只有四个字:
**“童谣已起。”**
他仰天长笑,笑声穿透云雨。
“赵昭啊赵昭,你终于按捺不住,要掀桌子了吗?”
他将密报投入河中,任水流卷走。
“既然你要玩火……那我就陪你,烧了这腐朽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