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真诚才是必杀技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都申请了专利。
    当时仙童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等半导体巨头们,纷纷宣布加入晶体管缩小技术的研发当中。
    他们这些巨头也不是傻子,投入了这么多的资金进入这个晶体管缩小技术的领域,当然不是为了骗股民。
    而是因为这里面的利润,这绝对是半导体未来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原时空芯片之父的杰克基尔比就是德州仪器公司的研究员。
    基尔比在一九五二年的时候,还是在全球联通公司上班。
    但由于北美反垄断法的压力,贝尔实验室便向全美三十八家公司低价授权晶体管的生产许可,其中就包括了全球联通公司。
    也因此,基尔比有机会进入贝尔实验室,参加为期两周的晶体管技术研讨会。
    有了这个经历之后,基尔比后来加入了德州仪器公司。
    也就是基尔比刚加入德州仪器公司的这一年,一九五八年的八月,他就发明了集成电路。
    这个家伙是想到了曾经大不列颠雷达研究所的科学家在一九五二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到的一句话:
    随着晶体管的出现和对半导体的全面研究,现在似乎可以想象,未来电子设备是一种没有连接线的固体组件。
    所以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基尔比就在研究、调整中,将不同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放在硅片上制作出来了集成式电路。
    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的一九六零年初,不管是仙童半导体公司,还是德州仪器公司,都知道了集成式电路的重要性。
    而尺寸缩小的晶体管技术,则成为了推动集成式电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特别是内地这片科技荒漠,如此不毛之地都能够研发出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技术,有着众多技术高超、且在半导体行业苦心经营了很多年的科学家的北美,不可能研制不出来尺寸更小的晶体管。
    所以,即便是现在的两百微米晶体管技术,也依然让很多北美股民兴奋异常。
    下一次,肯定能够追上内地了吧?
    或者内地在去年九月份放出来的消息,只是骗人的把戏罢了。
    不少喜欢自欺欺人的人,总会利用阿Q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我催眠。
    柳冠中看完这份报道之后,又重新查看了几遍,接着写了一封信,连同这份报纸一起传递回了京城。
    几天之后,文津街衙门办公室内的一场科技研讨会正在举办当中。
    华罗庚、闵乃大、吴几康、陈启宏等计算机领域专家,以及林兰英、杨世贤、雷海宗等半导体行业专家,全都列席了会议。
    会议的内容就是关于晶体管的事项,探讨一件事儿:之前陈国华带领技术团队研发出来的一百微米晶体管是否应该放到国外进行售卖。
    关于这个话题,早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了。
    当时有很多人就强烈反对,毕竟这可是内地自己研发出来的高科技产品,算是内地领先国际社会的唯一一个高科技项目。
    在这个努力追赶英美的年代,能够拿出来一项比外国都还要牛逼的高科技,尽管这项高科技并不是有非常大的作用。
    但也足以让很多科研工作者感到自豪。
    同时,当时的林兰英等专家也十分不理解,为什么陈国华作为一百微米晶体管的领头人,居然会提议把这个产品卖出去为外国呢?
    今天这一场会议,一开始就由领导发下来了一份报纸。
    报纸上面报道的内容,赫然是几天之前,柳冠中看到过的那篇报道。
    其实不只是这些,主持会议的领导,并没有拿出更多的资料。
    毕竟柳冠中传递了这份报纸之后,领导还是通过其他渠道,从北美那边获知了更为详细的信息。
    换句话说,领导更加清楚,北美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等巨头们,他们确确实实在去年就组织人手,全力研发晶体管尺寸缩小技术了。
    因此,对于这件事,领导更有发言权。
    只不过,领导还是希望可以听一听专家们的建议。
    看完报道之后,华罗庚等人都沉默不语,林兰英等人更是满脸不敢置信,旋即又释然了。
    这也很正常,毕竟陈国华都已经研发出了一百微米的晶体管技术,那么北美那边研发出两百微米的晶体管,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卖吗?
    如果不卖的话,那么这个领先优势很快就荡然无存了。
    没有了领先优势,即便还能够借助专利来卖晶体管,只怕也赚不到多少钱了。
    或者说,趁着现在,仙童半导体、德州仪器公司他们还没研发出一百微米晶体管的空档期,迅速霸占市场。
    “我认为不要卖!”
    思考了一会儿,林兰英突然说道:
    “我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