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这篇报道,或许就是一场戏,一场骗我们自乱阵脚的戏码.”
“只要我们把这个一百微米晶体管卖出去,那么别人很快就能够借助这些产品,反向推导.”
“我们在座的都有不少人曾经在北美那边留过学,应该很清楚他们国家的科研实力”
“所以我们不能够放松警惕,不要轻易中了他们的圈套”
此话一出,引来了不少专家教授的点头赞同。
不过也有不少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是应该要卖掉这个晶体管。
领先全球的高科技,这个名头确实很威风,但没什么卵用,也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与其占着这个美名,还不如把这些产品卖掉,甚至过分一点,直接卖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取更多的外汇。
要知道,现在的内地,一穷二白,十分困难。
而且去年还经历了春耕干旱的事儿,导致北方粮食欠收。
基于这些原因,卖掉一百微米晶体管,才是最符合当前实际需求的决策。
此观点一出,同样得到了不少专家的支持。
只因为粮食份额下调,对于他们科学家来说,倒不是有很大的影响。
毕竟领导们十分关心科学家的身体健康,几乎是到处都在为科学家们考虑。
所以,持有不同观点的两边专家们,纷纷开始了辩论。
领导并没有阻止这件事,反而是认真地听取了意见,然后举手投票决定。
意外的是,明明有不少人支持林兰英的观点,结果投票的时候却发现,反而更多人希望卖掉晶体管。
看到这样的情况,领导心里有些意外,却也没有说什么。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但这件事并没有定下来。
这个会议结束之后,闵乃大他们回到了中科院,直接愁眉苦脸了起来。
就在他们刚坐下来没多久,门口又来人了。
是物理研究所二部的王树迎和程孝刚两人,他们走进办公室之后,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进入正题。
“闵教授,关于集成式计算机项目,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每秒一千万运算速度的计算机?”
“希望闵教授今天可以给我们一个准信儿,我们不想再继续这样无休止地等待下去了.”
从九月开始,原定计划是在十二月底结束的集成式计算机项目。
可是现在都已经是六零年一月份了,整个项目却依然没有什么动静,这不得不让王树迎他们怀疑:闵乃大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尽管之前,闵乃大他们就亲口承认过,他们确实不如陈国华。
但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早就腻歪了。
如果陈国华能够重回材料科研所的话,王树迎怎么可能还会跟闵乃大他们废话?
论科研能力,陈国华才是最强的,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来说。
“王首长,这件事我们也还在估算中,按照现在的进度,可能还需要到今年八月份才行.”
闵乃大迟疑着开口,刚说完,就被王树迎回怼道:
“闵教授,我记得你之前可不是这样说的,没记错的话,当时是说在今年六月份,对吗?”
前者顿时想要狡辩一下,可是张了张口,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即便是今年八月份,能否完成,他也无法确定。
光是一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就能够把他们给拦住了,何况是其他呢?
如果是陈国华的话,此时就直接拿着那台高级单反照相机上了。
毕竟晶圆制造出来之后,直接切片、清洗和镀膜,然后就直接利用遮蔽式光刻的办法完成芯片的制造。
尽管遮蔽式光刻这个办法,耗时耗力,但这并不失为一个应付、过渡的好办法。
只不过,对于闵乃大他们来说,遮蔽式光刻也同样存在很多的技术难点。
如果真的可以那么快突破的话,他们怎么可能不会去行动呢?
王树迎和程孝刚他们,已经渐渐失去了耐心。
双方都在沉默着。
对于物理研究所二部来说,现在是进退两难。
他们还不敢强行逼迫闵乃大他们,毕竟他们这群人目前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如果他们直接撒手不管的话,那么整个项目就差不多宣告停摆了。
偏偏此时,陈国华又还没办法恢复工作。
所以,找不到人来接手材料科研所的话,那么二部这边会更加被动。
然而,现在这样的情况,也是让王树迎他们很急。
大西北那边已经催促过很多次了,只因为他们那边的情况更加糟糕,今年的极端恶劣天气,比往年更难应付。
除了大西北的压力之外,来自邱宗岳等上面的压力,也有很多。
光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