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让喜欢这台电脑称呼其为皇上……
「你竟然已经连续运行43个小时没有出错了,我怀疑你偷懒了。」
「小杜,我没有偷懒,所有的运算过程都已经备份,是否需要调取查阅?」
「嗯,包子,调取数据采集卡的时序。」
「好的,小杜,采集卡时序将在一号屏为您展示。」
很快第一个屏幕正在运行的计算窗口最小化,数据采集卡的详细数据都被展示了出来。
杜凯将手放到了滑鼠上,开始仔细查阅。
似乎不是运气,根据数据卡采集的后台数据显示,系统运转的的确很正常。
这个发现也让杜凯兴奋起来。毕竟这还是第一次系统能顺利运行这麽久没出现重大逻辑错误导致系统卡顿跟重启的。
这让他想到了那天他快下班的时候,师兄跑来做更新时,神秘兮兮的跟他说这次有重大更新,说不定能有惊喜时的样子。
说实话,他当时是不太相信的。
因为这种话说的太多了。每次都是有重大更新,能解决一堆的问题。
问题的确解决了不少,但之前最长的高负荷正常运行也才二十个小时。
而且很多时候重大更新是要拆机箱的。上次的更新甚至连机箱都没拆……
「包子,执行交叉熵基准测试。」
「好的,小杜,交叉熵基准测试程序已启动。」
交叉熵基准测试包含很多层面,不过电脑里的测试软体主要是通过对比N个量子比特电路的实际输出分布与理想模拟分布的计算交叉差异度。
简单来说就是评估量子处理器性能的运行状态。
能够在高负荷的状态下连续运行四十多个小时不报错的同时量子处理器还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那的确是有重大突破了。
实际上,早在年初的时候,只拿这台电脑玩玩游戏,刷刷网页,看看视频,就已经没有什麽问题了。
只要不涉及到高复杂度的量子运算,系统跟硬体的稳定性,都已经做到了跟目前的电子计算机没什麽两样。
而且还要更为智能。毕竟没有负担的新作业系统代码非常精简,可不像那些代码屎山。可以毫无负担的接入目前的人工智慧技术。
再加上量子运算本就更为契合高级机器学习方面的技术,所以在人工智慧这块能够吊打普通的电子计算机。
但显然这还不够,如果不能执行高负载的量子任务,那就完全没有性价比。
毕竟只是完成简单的任务,其实这台电脑对比经典计算机并没有什麽优势,而且还缺少成熟的生态应用支持。
如果没有建立成熟的特殊量子任务优势,就很难快速建立能够循环的生态系统。
毕竟网页渲染速度是ChromeV8引擎的1.2倍,视频解码功耗能降低30%这种数据虽然可以拿去宣传,但普通用户只使用过程中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但如果告诉用户,这台电脑能通过语音描述就能在几分钟内做出符合场景描述的三维建模,那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
因为能真切感受到各方面的先进之处。这才能让大家愿意花钱购买,才能把研发成本赚回来。
毕竟这玩意的定价可不便宜。五万多就这麽一个机箱,不包含任何外设设备。
其实在杜凯看来,这东西现在就做成面向全民的通用消费品本来就属于浪费。
如果他能掌控量子联盟,肯定是要研发专用的大型量子模拟计算机。就卖给那些科研跟金融领域的有钱公司。
比如卖给做医药行业的公司做药物分子筛选;卖给金融公司做量化跟安全防护;卖给诸如企鹅丶有为丶微软丶谷歌这样的云服务商,搭建专门的超级量子云伺服器……
不但能卖的更贵,还能省下数倍的前期工作。毕竟直接面向消费者,要解决的问题可就太多了。
很多时候设计电脑的人都根本想像不到一台电脑到了普通人手上能被玩出多少种花样。
当然,杜凯也不是反对量子模拟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完全可以先占领了专用市场,完成了技术积累之后,再开始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的研究。
他甚至就这个问题在一次聚餐上,专门请教过他的导师王星遥。得到的答案让他真正开始崇拜乔喻了。
「你以为当时为什麽会有那场量子模拟计算的直播?为什麽乔院士又一定要上马这个项目?就是因为当年微软把乔喻院士给惹火了。
所以如果像你说的,先做B端的大型模拟量子计算机,的确省事的多。甚至量子模拟技术标准联盟都不用建了。但没法出气啊!
现在量子技术标准联盟组建,开始研发通用量子模拟计算机跟系统,你猜对面急不急?我跟你讲,对面都急疯了。股价一直跌啊!」
这麽说杜凯就懂了。
这是乔院士为了要冲微软出口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