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娶大唐文成公主所建的宫殿。“布达拉”为藏语,意为菩萨居住的地方。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这是西藏政教合一权力中心的象征。
那天,第巴桑结嘉措早早就在布达拉宫前等待着仓央嘉措。为这一天,他已经整整等待了十五年。从十五年前,五世*罗桑嘉措去世的那个下午,一直到今天,第巴桑结嘉措都在等待着这个人的出现,并将会用尽全力帮助他,也就是帮助五世*实现遗愿。
他表情肃穆地看着这个孩子,难道他就是神圣的五世*活佛的转世灵童吗?五世*未竟的事业还很沉重,未来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这个看上去年幼得有些孱弱的少年,果真能承受得住吗?
仓央嘉措也抬起头望向他,目光清澈而纯净,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桑结嘉措的种种事迹,没想到这一次自己真的能在如此近距离下看见他,而且还是跟他对视。
两人对视良久,终于,桑结嘉措向着远方指了一下,告诉他,那边,就是神圣的布达拉宫了,也是他以后要生活的地方。
仓央嘉措看过去,在远处的小山上,一座雄伟的宫殿矗立在黑暗中,神圣而*。忽地,漫天的霞光冲破云层直铺下来,天空中瞬间裂开了一条缝隙,缝隙中金光四射,斜斜地映射在布达拉宫的城墙上,仿佛万佛出世,光辉而壮丽。
仓央嘉措站在那里,看着。不知道为什么,在他十五岁的心中充满了感动,仿佛他的一生就在等候着这个时刻。
布达拉宫,我终于来了。从门隅到拉萨,虽然路途很遥远,但是我终究还是来到了这里。这里,就是我将要度过一生的地方吗?
远方,最后一抹云彩收敛了金色的光芒。天渐渐黑了下去。
10月25日,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白宫的司西平措大殿,在蒙古丹增*汗和第巴桑结嘉措等藏蒙僧俗官员的参与下,举行了坐床典礼。桑结嘉措在给大清康熙皇帝的奏折中用毋庸置疑的文字写道:“至认定六世*一节,自一世*根敦珠巴以来,历代*、班禅等,均物由活佛认定之前例,切六世*转世,犹一手不能遮掩他样,非人力所能为,更无须由活佛认定。”康熙皇帝于是派章嘉国师授予封文,正式承认仓央嘉措为六世*喇嘛。
当仓央嘉措第一次看到这气宇轩昂、金碧辉煌,每一个角落都展示着西藏神秘本色的雄伟大殿时,身穿紫红色氆氇的喇嘛们也毅然吹响了迎候活佛归来的法螺。踏着那感天动地的梵唱声,他终于步入了那深沉内敛而又不显张扬的神秘王国之中,只是,这真的是他该来的地方吗?他不知道。
雄伟壮丽的白宫里,触目所及之处,他所有的信徒们都持无我状,入定且投入地轻敲着木鱼,口中念念有词。这样的念经声铿锵有力,它回荡在浩大的白宫四周,给虎踞了千年的宫殿增添了些许人气。然而,他们究竟是在欢迎他的到来,还是在为五世*以新的身份盛大回归而鼓舞欢欣?
他真的是人们口中传说的五世*喇嘛的转世灵童吗?虽然很小的时候,在家乡达旺,他曾说过一些令人惊异的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早已把那些被信徒奉为圣迹的话语忘得一干二净。他只是宁玛派一个普通僧人的儿子,又哪里会是伟大的五世*的后身,人们又怎么能够把他无忌的童言当真呢?不,他不是,不是五世*的转世灵童,也不想做什么活佛,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门巴族百姓,他只想娶心爱的玛吉阿米为妻,才不要做什么六世*喇嘛呢!
喇嘛与信徒们继续念诵着经文,香烟缭绕处,朦胧中他看不清念经人的脸庞,不能透过他们的双眼去猜度他们的内心,是否也在心甘情愿地随着那一具具硬邦邦的木鱼诵经,他只是冷冷地看到,佛殿正中那高大的佛像竟然面无笑容、神情严峻,正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神注视着他。
其实,喇嘛们是不是真心崇敬他又有什么关系,他根本不想做什么活佛,如果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再多的荣华富贵于他而言又有什么意义?活佛,活佛,活佛到底是为了什么存在,为了超度世人的苦与痛吗?默默凝望着那具面容冷峻的佛像,他不禁猜测着,佛祖是不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清世间的一切苦难,在适当的时候出手施以拯救呢?可是,他的苦、他的痛,佛祖看见了吗?
山中山,城中城,人上人,云上云,坐床的典礼显得相当隆重。连续不断的诵经声中,仓央嘉措依稀感到自己被蒙上了圣洁的光芒,但那同时也是一种缥缈虚幻得接近不真实的感觉。因为这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却又来得如此真实。一触即觉的荣华,满满地将他包裹其间,他仿佛站在云端向下探望,又如乘坐在巨大的雕鹰之上。
近在咫尺的云彩,远处清晰可见的雪峰,八廊街上藏饰服装的人群汹涌,还有拉萨满目色彩渲染的建筑……一切的一切都如此美好,却离他的故土遥不可即。他知道,他离故乡已经遥远得不能再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