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僧人必须学习的。仓央嘉措对于作诗有种特别的天赋,特别喜欢《诗镜》。《诗镜》是古印度一本讲诗歌创作的书,它对藏族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部《诗镜》,给仓央嘉措枯燥的生活中带来了无上的乐趣。
另外,藏族的传说、故事以及《格萨尔王传》等史诗,这种具有少许佛教色彩而自然崇拜意蕴浓厚的作品在藏区和典籍上的广泛流传,对仓央嘉措的诗歌创作也产生过深刻影响。他的诗歌,采用了最常见的情歌歌体形式,节奏强烈,音韵铿锵,词曲相配,典雅优美,而且有着奇特的构思、形象的比喻,其凝练传神的语言,蕴含悠远的意境,都赋予情歌更多神奇的艺术魅力。
然而,在枯燥的学习生涯中,他始终忘不了美丽的家乡,还有家乡那位叫作玛吉阿米的姑娘。就在这无聊而又绝望的日子里,他仰望着高高的雪山,思潮起伏,终于写出了第一首情歌:
邂逅谁家一女郎,玉肌兰气郁芬芳。
可怜璀璨松精石,不遇知音在路旁。
时间如梭,光阴似箭。那一天,他来到河边研读佛法,却猛然在水中的倒影里发现,自己已从一个懵懂的青涩少年蜕变成了一个俊俏英毅的小伙子。
那一刹,仓央嘉措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
19岁的仓央嘉措,已然成为一个英俊潇洒、仪表不凡的少年。这时的他,更加睿智、成熟,思想也更深刻,考虑问题也更深远。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是一个在封闭环境下长大的大孩子。这个孩子,虽然博览群书,虽然智慧超群,但是,始终还是一个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翩翩少年。他也会犯错误,他也会有爱。
这一天,仓央嘉措突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喧闹声,搅得他无法专心研佛,不禁回过头问守在他身旁侍候的洛桑喇嘛:“外面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这么喧闹?”
“佛爷还不知道吗?”洛桑喇嘛故作神秘地笑着,“难道就没人跟您提起过,还是您这段日子一直精心研读佛经,把这般重要的节日给忘了?”
“节日?”仓央嘉措来了兴致,“什么节日?”
“您到外面看看不就知道了?膜拜的信徒们早就换上了干净华美的衣裳,还能有什么比在哲蚌寺庆祝雪顿节让他们更加欢快鼓舞的?”
“雪顿节?您说今天是西藏一年一度的哲蚌寺雪顿节?”
“是啊,我尊贵无比的佛爷!”洛桑喇嘛对着他作了一揖,“雪顿节是哲蚌寺最为热闹的节日,西藏各地的信徒都要涌到哲蚌寺来庆祝,从喇嘛到信徒,整夜整夜狂欢。”
仓央嘉措抿着嘴,脸上露出艳羡的神情。
“佛爷要不要出去看看?”洛桑喇嘛善解人意地问着。
“好啊!”仓央嘉措按捺不住地放下手中的经书,蹭地站起身来,仰头眺望着窗外,好像要把外面所有的快乐都一把攥进自己的手心。
每年的藏历六月三十日,就是哲蚌寺雪顿节,也是哲蚌寺最为热闹的一天。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那时的雪顿节还只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们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都会在这一时间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据记载,参加雪顿节演出活动的有扎西雪巴、迥巴、降嘎尔、香巴、觉木隆、塔仲、伦珠岗、郎则娃、宾顿巴、若捏嘎、希荣仲孜、贡布卓巴共十二个藏戏团体,因此这个传承了三百余年历史的民族传统节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藏戏节。
藏戏渗入到雪顿节的初期,是宗教活动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开始,但范围仍局限在寺庙内。先是以哲蚌寺为活动中心,因此又称为“哲蚌雪顿节”。五世*从哲蚌寺移居布达拉宫后,每年六月三十日的雪顿节,藏戏团体也总是先在哲蚌寺内进行藏戏会演,第二天才会到布达拉宫为*演出。18世纪初罗布林卡建成后,成为*夏宫,于是雪顿节的活动又从布达拉宫移至罗布林卡内,并开始允许市民群众入园观看藏戏。这以后,雪顿节的活动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节日仪式。
看着寺院里狂欢的人群,仓央嘉措浑身的兴致都被调动了出来,他欢快地跑出经房,跟着洛桑喇嘛四处游走观玩。此时哲蚌寺后的根培乌孜山坡上早已张挂上了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寺内一派欢欣祥和的气氛。演绎藏戏的姑娘们个个容貌俊俏、舞姿婀娜、唱腔优美,听戏的信徒们不时发出赞叹的声音,并和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