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道明明为我宣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结嘉措手中。第巴桑结嘉措没有说话,他呆呆望着已经圆寂的阿旺罗桑嘉措蜡黄的面庞,似乎不相信这位神佛一般的圣人就这般逝去了。
    西藏的精神领袖阿旺罗桑嘉措去世了!西藏上空最耀眼的太阳陨落了!以后的西藏将何去何从?没有了五世*,以后他该怎么带领藏民沿着阿旺罗桑嘉措于乱世中开创的路途继续走下去呢?
    桑结嘉措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不,现在并不是他伤心哭泣的时候,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告诉自己,五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并没有归天,他只是即将长期闭关修行佛法而已。同时,他又用一种奇怪的悲伤的语气告诉第巴府所有官员,活佛闭关修行期间任何人不准打扰,从此他将代替阿旺罗桑嘉措接管西藏一切政教大权。
    处理完这些之后,他终于打开了羊皮卷,在那卷羊皮卷上,阿旺罗桑嘉措用鲜血写就了自己的遗嘱。从这天开始,一直到他死,第巴桑结嘉措都一直牢牢记着羊皮纸上鲜红的两行字:隐匿死讯,警惕固始汗之孙拉藏鲁白。秘密寻访转世灵童,地点,山南。
    打开窗户,桑结嘉措的目光落在了遥远的东南方向,那遥远而又古老的山南。六世*喇嘛就要出生在那里,他将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此时此刻,他不会知道,那个转世灵童将会成为西藏最放浪不羁的活佛、最多情浪漫的情歌王子,在诗中,他自己唱道:住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山南门隅的上空紫气环绕、祥瑞漫天,这样的异象显然预示着五世*喇嘛将会在那里转世。桑结嘉措微眯着眼睛久久凝视着那个方向,终于下定决心,派遣了一个心腹喇嘛连夜赶往门隅,秘密寻访*五世的转世灵童。
    弹指一挥间,一年光阴便悄无声息地从指缝间流逝了。第一年,也就是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转世灵童最终在门隅地区被找到,具体地点是门隅的达旺。
    圣地门隅!
    素有“藏南明珠”之称的门隅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在历史上被视为神秘的地方,藏语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作为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出口的门隅地形狭窄、四季如春、江河纵横,聂门隅香河、章玛河、章囊河和绒囊河均流经她的怀抱,是藏南地区开发较早的富饶之地,更是藏族民众心中的一块圣地。
    门隅的神秘,绝不仅仅是因了她的风光,而是因了她在西藏佛教中有着卓然不群的超脱地位。
    相传,早在聂赤赞普时代(约公元前4世纪),门隅地区已有土著居民活动,与雅隆人有着密切的文化往来。聂赤赞普在前往雅隆地区时,曾经游览过“二十九地”。
    《西藏王臣记》亦记载,在吐蕃建国之后,人们就把门隅人称为“黑门朱”。“门巴族曾有三族”,即久居门隅地区的门巴嫡系、汉藏交界处之西夏以及工布等三族也。这些传说和史料记载,大致廓清了门巴族的族源:门巴族自古就是门隅土著群体和外部群体互相融合的后裔。“此一雪域南方门隅地,自古逐渐形成之人类”。
    在灿若星河的历史记忆里,这片秀美的山川有幸成为佛教东传中土最早的途径之一。据考证,佛教最初由印度传入中土的途径经由两个方向,一是经过门隅北部的错那,一是经由西部的主隅(不丹的古称),由此便可一窥门隅在佛教东传过程中的重要性。
    据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早在公元7世纪的松赞干布时代,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门隅地区。松赞干布在门隅派有官员主持政务,传说在他亲自绘制的状如仰卧罗刹女的吐蕃地形图中,就把门隅画作罗刹女的左手心,并在其上建有一座罗刹女庙。这座庙位于上门隅勒布四措之一的斯木措境内,名“斯木拉岗寺”,意为“罗刹女庙”,在后来每年举行的朝佛供神活动中,西藏地方政府都要派官员前往主持。
    8世纪中后期,莲花生大师入藏,一路降妖伏魔,帮助赤松德赞修建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在门巴族民间传说中,桑耶寺建成后,莲花生大师便沿河谷向南,翻越亚堆拉、雪香拉、俗坡达拉和波拉等大山南下门隅,至今在错那和上门隅勒布一带,还可以见到许多相传是当年莲花生大师传教时留下的遗迹。
    门隅是藏区通往印度和不丹的主要通道,而不丹是古门隅的一部分,在那里也盛传莲花生传教和降妖伏魔的故事,尤其在不丹东部的布姆塘一带,留有诸多莲花生活动的圣迹。莲花生对门隅的影响力非常之巨大,事实上,在门隅的佛堂庙宇中,供奉的主神均为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后来还被宁玛派这一西藏最为古老的佛教派别奉为开山始祖,而宁玛派则是当地原住民门巴族最为信奉的教派。
    公元9世纪中前期,在佛教与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激烈的权力争斗中,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被推上历史的潮头。朗达玛上台后便开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