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应天,奉天殿。
宋和净鞭,朱元璋刚坐在龙椅上朱允炆便焦急站出:“皇爷爷,今年风调雨顺,秋收在即,大明朝国库充盈,繁荣昌盛!此皆是皇爷爷之功!”
“值此举国欢庆之时,孙儿有礼物送上!”
“礼物?”朱元璋好奇的看着他,“允炆也长大了,拿出来,让皇爷爷和大臣们都看看!”
“让他们知道,咱的儿子在九边镇守,孙子一个是户部尚书,另一个也是人才!”
“是!”
朱允炆意气奋发,“皇爷爷可知,贞观年间,魏王李泰耗时四年成括地志,太宗皇帝喜上眉梢,认为手掌之中拖着的便是大唐天下。”
“玄宗皇帝宠幸奸臣酿成安史之乱,郭子仪和李光弼便是凭借地理志的指导团结百姓,最后收复两京,平定叛乱。”
“宪宗皇帝攻灭西川节度使,括地志之功不可磨灭。”
而后宋仁宗年间,李元昊起兵反叛,范文正统帅大军镇守西平,当时贼兵猖狂,文正公为之苦恼。
“幸的一个农民送来地理图,文正公大喜过望,说大宋从此安然无恙也!”
“他依靠地理图修建碉堡,李元昊望洋兴叹,徒劳返回。”
“也正是因为韩琦没有地图轻敌冒进,最后才酿成好水川之败!”
朱允炆说的洋洋洒洒,朱元璋静静的看着他,目光如水不动声色,不知道在想什么。
“元世祖南征,不也是依靠地理之阙口将襄阳包围,随后一股而下的么?”
“如此方知地理之重要!”
“孙儿知道皇爷爷北伐草原的心愿,故而和齐泰,李贯,黄子澄,以及国子监太学中的文学宿儒编纂了一本草原地理志。”
“哦?”朱允炆等着朱元璋的夸张,可最后却得来不咸不淡的一个哦字。
“呈上来,让咱看看!”
“是!”
宋和将书交给朱元璋,他轻轻翻了两页,每一个地形都记载了古代的战役,甚至连哪些文人前去游历,他们说的话也详细记录,作为佐证。
“允炆真的用心了。”
齐泰出班说道:“皇上,殿下为此书殚精竭虑,文渊阁中的书甚至有不少被翻烂了,有时候茶饭不思!”
“他知晓皇上北伐,为此穷尽心力。”
“皇上,微臣每次看到殿下焦头烂额,都忍不住心中哭泣。”
“他对皇上的拳拳孝心,无以复加。”
说道此处,齐泰竟然跪地不起,簌簌哭泣起来。
“好了,这是咱的奉天殿,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咱知道允炆一贯孝顺。”
李贯不甘落后:“皇上,孙子兵法有云,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我等对草原地形了如指掌,大军如履平地,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大殿中不少文官对视一眼。
“说的没错啊。”
“括地志正本还在文渊阁中保存的呢。”
“我以前也读过,整个大唐的风土人情近在眼前,无怪乎太宗皇帝会发出那种感慨呢。”
“地理志,是本好书啊。以此北伐草原,定一举功成。”
“二皇孙不声不响就弄出这么个招来,真有些石破天惊。”
不少人齐齐下跪:“臣等恭喜皇上得此贤良皇孙,得此制胜之书!”
黄子澄说道:“皇上,臣从草原归来便听说了,殿下为此拜访颖国公傅友德,周观政等人。”
“每天天一亮便出门,其恳切之状堪比宋濂之求学。”
“回来之后还要督导齐泰等人编书,每日半夜才能入睡。”
“臣...”
“为国家能够有此圣明皇孙而感到自豪!”
“大明朝定然万世不朽!”
这畜生!
皇上还没立皇太孙呢你就自己捧到那个位置上了,茹瑺又想给他一脚。
上次就该用点力的!
“这点还不用你说,大明朝能否千秋万代咱心里面很清楚!”
随后他看向傅友德,目光中带着询问,你怎么看?
傅友德硬着头皮站出,他已经下定决心投靠朱允熥,可也绝不能欺君:“皇上,二皇孙确实来请教过我。”
“可微臣惭愧,对草原的战争历史知之甚少,没有帮上什么大忙。”
“是么?”
朱元璋看向了周观政,倔老头站出叩首:“皇上,微臣也没有帮上忙,皇孙找我推荐人,我本想将杨荣推荐给他,可却不曾想杨荣已经搬家。”
“最后再见面时,杨荣已经跟随三殿下了。”
“周先生!”朱允熥辩解到,“这是皇爷爷下旨的,可不是我私自拉帮结派!何况杨荣当的是大明朝的官,并不是我的。”
“三殿下恕罪。”
虽说所有人都知道,但知道归知道,捅破窗户纸就不行。
如果到处宣扬杨荣是自己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