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一杲和赵不琼两人联手,都没办法能够达到一半的准确率,更不用说全对了。
李一杲是个坚信天赋论的人,他知道,有些事看起来轻轻松松,但换个人来做,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就像苍蝇看人动作,再快也像电影里的慢放;反过来,蜗牛就算拼尽全力,在我们眼里还是慢悠悠的。人和人之间,这种差别是明摆着的。
那说到组织呢,情况又是咋样?
李一杲想了想,要说哪个组织动作最快,他觉得非程序员团队莫属。现在他们开发程序,早就不搞那种一步步来的瀑布流了,都是极限流,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干涉,速度快得飞起。而且啊,就算版本更新了,他们也能让新旧版本互相兼容,这速度,别的组织可比不了。他转头问赵不琼:“你说咱们这极限流,算不算得上是组织里的‘速度之王’啊?”
赵不琼虽然不是程序员,但听李一杲说过不少他们团队的事,也知道极限流是咋回事。她点了点头:“嗯,听起来挺有道理的,极限流应该是组织里最快的了。”
夫妻俩围绕着“极限流”这个想法,又琢磨出了不少新点子,比如模块化、接口交互、专注单一任务这些。这样一来,员工们干起来就简单多了,事情也容易组合起来。至于怎么协调大家的工作,李一杲想到了用AI来帮忙做自动化测试。只要把需要推演的参数整理好,AI就能搞定大部分推演了。
要是AI发现问题了,他们还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先干哪个后干哪个,就像在合并代码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合并方式一样。
当然啦,要是遇到那种特别难搞的问题,用老办法解决不了,他们就直接上手,让高层来拍板决定怎么解决,怎么调整计划。
赵不琼在市场这行干了好多年,以前在公司里,她总是觉得支持部门动作太慢,拖拖拉拉的。现在自己成了市场老大,她才真正体会到,市场部门动一动,整个公司都得跟着忙活。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让整个公司忙得不亦乐乎。
跟李一杲这么一聊,她心里透亮多了,对以前的公司也多了一份理解。
尽管赵不琼给了肯定的反馈,李一杲却很快自我质疑起来。他觉得,真正的“最快”绝不仅仅是内部流程的快,那种快外人根本察觉不到。“我琢磨着,‘最高速度’得是那种能让大伙儿一眼就看出来的快。”
赵不琼沉吟片刻,觉得李一杲的话挺在理。公司内部再快,客户感受不到,快从何来?“嗯,有道理。那给客户的送货速度算不算?就像咱们网购,客户都巴不得下一秒就收到货。”赵不琼抛出了新见解。
“送货速度?那当然算!客户直接能感受到的,正合咱们‘最高速度’的意。”李一杲眼前一亮。
不过,赵不琼细想之下,又觉得哪里不对,自己先摇了摇头,“客户是想快点收货,但对公司来说,送货得经过好多内部环节。这么说来,送货是最后一步,那送货速度不就该是最慢的吗?”
李一杲也被问住了,“你说得在理,让我再想想……”
那到底怎么衡量最高速度呢?俩人都陷入了迷茫。赵不琼叹了口气,“除了发信息快,咱们好像也没啥更快的招数了。”
李一杲眼睛又是一亮,“发信息?信息?对了!这不就是响应速度嘛!”
“响应速度?你是说处理客户投诉那种?”赵不琼好奇地问。她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竟然点醒了李一杲。不过,“响应速度”这个词,越想越贴切。
“没错!但这只是冰山一角。客户投诉、用户咨询、员工找领导沟通,甚至是对公司影响大的事情,咱们的响应速度都重要。如果能都迅速回应,这不就是整个体系里的最高速度了?这些都能立马办到,就像:永远秒回!”李一杲进一步阐述。
赵不琼点头,“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了。咱们得给这个响应速度下个准确定义,这样大家才知道怎么干。”
“对,准确定义很关键。”李一杲补充,“还有,咱们得有个系统,让信息能快速响应、同步,让整个团队都能迅速动起来。”
赵不琼想了想,提出了实际操作的难题:“但有的人可能没空及时看信息,或者有些信息不适合所有人看,这怎么办?”
“这个问题其实挺好解决的。”李一杲一脸轻松地说道,“咱们可以设定不同的权限,还有对应的响应速度。比如说,遇到那种特别紧急的事儿,咱们就定个更快的回应时间。我听过这么个事儿,有个老板请了个高管,那高管说,工资啥的都不是问题,但我提的建议,你得八小时内给我回复,不然我就自己拿主意了,出错了可别赖我……”
赵不琼以前也听过这个故事,但那时候就当是个员工跟老板谈判的段子,没往心里去。现在听李一杲这么一说,她突然有种“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的感觉,心里不禁五味杂陈。“这事儿还真挺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