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招聘舆论(12.4k)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情况,还邀请员工们分享自己加入公司的经历和成长故事。
    李凡点开帖子,看到短短几个小时内,评论区已经热闹非凡。
    显然,关于“学历门槛”的讨论已经从外界烧到了公司内部。
    招聘部门的帖子先抛出了一组数据,清晰有力地展示了星联的实际招聘情况(上文中李凡在回应时有发):
    研发与技术岗位:......
    生产与操作岗位:......
    管理岗位:......
    配图中,是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场景,从实验室里精密仪器前的研发工程师,到生产车间挥洒汗水的操作员,无一不展示出星联集团多元化的团队构成。
    招聘部门总结道:“学历只是一个初步筛选的工具,但真正决定一位员工是否能加入星联、能走多远的,是他的能力、态度和文化契合度。”
    随着帖子热度攀升,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些来自不同岗位、不同背景的真实经历,不仅拉近了星联的内部距离。
    也让所有人对“星联的门槛”有了新的理解。
    【从车间工人到项目经理】
    一位老员工,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他的成长之路:
    “当年我来公司面试的时候,只是个中专毕业生,带着一肚子担心。
    但车间主管没有问我学历有多高,而是让我当场试焊接一块电路板。
    结果测试过关,我就成了星联的一员。
    后来公司提供了很多培训机会,我通过内部学习,考到了更高级的技术资格证书,几年后被提拔为班组长。
    再后来,我有幸参与了一个新的生产项目,因为表现还不错,现在已经是项目经理了。
    学历确实不是我的强项,但星联让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从大学实习生到技术骨干】
    另一位年轻工程师,也在评论中写下了自己的经历:
    “我大学时是公司的实习生,刚开始觉得自己只是个小透明。
    后来参加一个研发项目,发现公司给了我们这些实习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尝试的空间。
    毕业后,我通过正式招聘加入了星联,最让我感动的是导师制——老员工手把手地教我们,不因为我是新人就敷衍对待。
    现在我负责的项目,已经落地生产,我非常感谢星联的培养。”
    【前台背后的晋升之路】
    甚至连前台的故事,也成了亮点。一位前台员工写道:
    “大家都在说星联的前台要求高,其实我就是个例外。
    我只有大专学历,当时面试前台的时候特别紧张。
    但面试官说,他们更看重我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后来我发现,在星联,前台不仅是‘门面’,还经常要处理复杂的行政事务。
    我通过工作积累经验,报了公司支持的进修课程,现在已经调到行政管理岗位了。
    所以,我想对那些质疑我们‘学历门槛’的人说,不要被表面现象吓到,真正决定你能不能留下来的,是你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
    除了个人故事,更多的员工,开始谈论星联的用人哲学和文化价值观。
    他们的讨论,让整个论坛热度直线上升,甚至有外部媒体注意到这些发言,并开始转载。
    【能力优先与文化认同】
    一名技术总监留言说道:
    “星联的‘高门槛’其实是外界的误读。
    我们在用人上,更看重的是能力和态度,学历只是参考因素之一。
    更重要的是,每个星联人,都必须认同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创新、责任、共赢,这才是我们能够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
    【内部晋升机制的透明与公正】
    一位管理层人员,则详细阐述了星联的晋升机制:
    “很多人认为学历高的人更容易升职,但事实上,星联的晋升机制非常透明,尤其是对基层员工的培养。
    只要你有能力,就能通过各种内部竞聘、专项考核等方式获得晋升机会。
    学历高低不会成为限制,真正的限制只有你的态度。”
    【对外部批评的坦然态度】
    还有员工直接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我们不需要为星联的招聘标准道歉。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用人逻辑,星联的逻辑很简单:我们希望吸引最适合我们业务的优秀人才,而不是为了迎合舆论降低标准。
    我们的高门槛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员工的负责。”
    -----------------
    “星联心声”的讨论,迅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员工的真实故事和观点,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兴趣。
    一些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转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