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虽然急插管听上去是一件凶险的事情,但宗夏槐并不陌生。
首先,插管是麻醉医生的拿手活,普通的插管对宗夏槐来说早已是得心应手。
急插管在普通插管的基础上对麻醉医生的综合能力及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宗夏槐当年在基地的时候值夜班就开始跑全院急插管,现在人手没有当年紧张,领导也变谨慎了,不再让基地医生单独外出插管,改让本院的一值来插。
这里值得额外说明一下,本院住院医生和基地规培医生(含四证)都干一值,一值有两个类型,分为大一值和小一值。
本院住院医生于大一值拿call机,基地规培医生干小一值主要是听指挥打下手。
总之,一句话,当年插管的人是宗夏,现在插管的还是她。
而且去ICU插管还有一个好处:家属不在。在病房插管,家属容易过分紧张,就算把他们拦在帘子外面,他们也要扒着帘子看,还有一些完全不讲理的家属,根本听不懂人话,直接站在床头盯着,生怕宗夏槐插的不是气管导管,而是把尖锐的弯
刀。
宗夏槐并不需要徐同和跟着,她拎着插管箱急匆匆走了,徐同和愣了一下,还是选择跟上。
他对师妹早已经没有男女之情,但他和宗夏槐是同门师兄妹,如今夏槐又是刚上任住院总,作为师兄,他难免担心和忍不住多照顾一些。
宗夏槐赶到ICU后,直接奔病人床位过去,床位医生和护士都在旁边,自觉地给宗夏槐让出了位置。
病人是半昏迷状态,高流量吸氧时氧饱和度也只能维持在80左右,还有往下掉的趋势。宗夏槐推了点镇静镇痛的药物,麻利地把气管导管插到病人喉咙里面,等到可视喉镜里显示套囊完全过了声门时,宗夏槐调整合适位置,给气囊打气,退喉
镜,直接连上一旁的呼吸机。
打上呼吸机之后,病人的氧饱和度开始往上走。
这时,宗夏槐询问ICU的医生,“这个人怎么回事?拔了管后氧合不好?是在pacu(麻醉苏醒室)拔的管,还是在ICU拔的?“
刚才电话里ICU医生说这个是术后的病人。
也不知道宗夏槐哪句话撞到对方的枪口上,ICU医生语气不善,大有责问的意思:“这个人是昨天晚上送过来的,口插管,有自主呼吸,但是当时气管导管已经被咬瘪了,病人有呛咳,护士就给拔掉了......“
ICU的护士对麻醉科也很不满:“你们每次晚上送过来的全都是带插管的病人,管子还出问题。”
对于护士来说,带插管进来的病人肯定要比不带插管进来的病人干的活要多。所以麻醉科每多送一个术后带插管病人进来,他们就要多干一份活。
在护士看来,麻醉科完全是为了图省事,不想在房间里拔管,才直接带管送回ICU。
但对于麻醉科来讲,晚上人手不足,总共只有一个管事的老大。这些要送到ICU观察的脑外术后病人,本来手术就做了大半天,有的还涉及到功能区,为了安全起见,当然是带管送。
而且基本上干到晚上的都是低年资的小麻,年资高的早就下班了,这种情况老大更不可能让小麻自己拔管,万一拔管后出了事情怎么办?
只能说每个人立场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
如果现在的住院总是徐同和,他大约会说两句“给您添麻烦了”,就把这件事情一笔带过去。
如果是谭月,她应该会直接撸起袖子开始骂人,说“你们也好意思说得出这话,ICU医生不会插管还要叫我们,有本事下次不要叫我们”。
宗夏槐不是徐同和那样的老好人,也没有谭月那么爆脾气,她语气淡淡:“昨天晚上送过来的病人,管子被咬瘪了,有当场和送过来的麻醉医生说吗?还是后来发现的?病人呛了就把管拔掉吗?谁拔的?病人当时意识清楚吗?能遵嘱吗?”
如果病人送到ICU的时候,气管导管就出了问题,那么算手术室的责任;如果送到ICU后一段时间才出了问题,那就和手术室无关。
宗夏槐问拔管的问题,言下之意就是ICU拔管不规范,才导致病人现在氧饱不好。
不就是甩锅吗?谁不会?
她又看向护士,神情冷淡:“我们这里神经外科手术多,动辄两台做到晚上,我们晚上人手不够,真拔管送到你们这里,出了事回头还得找我们。”
神经外科是龙头科室,作为给医院创收的强势科室,神外的话语权很高,甚至ICU有一个区都是直接划给神外术后病人,由神经外科教授担任分管主任。剩下几个区,也基本上被神外各组瓜分。
近几年,ICU向全院各科招收医生,有些本院神经外科毕业的博士,见神外竞争,干脆去ICU上岗了。
于是说好的综合性ICU,快变成了神经外科专科重症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