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反之,那些他从未接触过、从未了解过的事物,就像是藏在暗处的猎手,有机会凭借他认知中的“空白”,对他造成“初见杀”的效果。
这不是「造化之眼」失效,而是他的认知还未跟上眼睛的“看见”,无法将“变化”转化为“警示”。
当然,即便存在这样的认知局限,「造化之眼」带给张玉汝的帮助,依旧是无可替代的。
它就像一柄藏在暗处的精密标尺,能帮他丈量出寻常人看不见的“异常轮廓”。
张玉汝自己也说不清,这世间究竟有多少人选择了“变化之道”,又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开发出「造化之眼」这类专注于观察细微的能力。
他只知道,从他离开怀庆府至今,走过的聚居地不算少,却从未听说过有第二个人拥有类似的能力。
想来即便真有,数量也必然极少,少到足以让这种能力始终处于“小众”甚至“隐秘”的范畴。
也正因为这份“罕见”,绝大多数势力与能力者,都很难对「造化之眼」产生针对性的防范。
他们或许会防备有人偷听、有人潜入,会在明面上布下护卫、在暗处设下陷阱,却绝不会想到,会有人能透过层层表象,看见内里所发生的一切。
于是,他们越是想掩饰某些秘密,越是会在不经意间留下“反常的细节”——比如为了让植物根系更快生长而悄悄注入的特殊能量,比如为了运输不明物质而调整的土壤异能量浓度,这些在他们看来“天衣无缝”的操作,在「造化之眼」的注视下,反而成了清晰的“指引标记”。
为了摸清这些标记背后的关联,张玉汝足足耗费了一周的时间。
这一周里,他没有贸然靠近柳家的实验室与工厂,而是借着日常巡逻、院子闲逛的机会,一点点观察云溪镇不同区域的植物——从自家小院的藤蔓,到街道两侧的古树,再到柳家宅邸外围的灌木丛。
他用「造化之眼」细细追踪每一株植物根系的走向,记录它们吸收与释放的能量特征。
直到第五天傍晚,当他站在离柳家工厂不远的一片竹林前时,「造化之眼」终于捕捉到了关键的线索:竹林深处,有几株竹子的根系格外粗壮,它们没有像寻常根系那样向四周扩散,反而朝着同一个方向——柳家工厂的地底,呈网状蜿蜒延伸。
更奇特的是,这些根系的末梢,正源源不断地向地底输送着一种淡绿色的能量,而地底深处,又有一股带着金属光泽的暗灰色物质,顺着根系的缝隙,缓慢地渗进竹子的根茎里。
顺着这条线索往下追查,张玉汝终于理清了全貌:云溪镇的绝大多数植物,其根系都通过地底的土壤,与柳家的实验室、工厂建立了隐秘的联系。
这些根系就像无数条藏在地下的“管道”,一边将植物吸收的异能量、乃至自身合成的特殊物质,输送到实验室与工厂;另一边又从实验室、工厂接收某种经过处理的暗灰色物质,再通过根茎传递到枝叶各处,维系植物的“特殊生长状态”。
这样的联系,从地面上看,几乎没有任何痕迹——既看不到能量流动的光芒,也闻不到物质传递的气味,所有交换都发生在数米深的地底,被厚重的土壤与岩石掩盖。
即便张玉汝有「造化之眼」,也需要在同一区域持续观察数小时,才能通过根系细微的收缩与能量的微弱波动,捕捉到这隐秘的交换轨迹;若非他提前认定“植物有问题”,并针对性地追查根系动向,恐怕就算路过十次、百次,也只会把这当成植物的正常生长。
这些看似寻常的植物,根本不是用来装点环境的景观,而是柳家实验室与工厂的“地下能量网”和“物质传输通道”——柳家正是通过这些植物,在悄无声息地完成着某种实验所需的能量与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