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洪江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很快,向家高手第一时间便将单天罡和方志宏二人给捉走,连夜离开京城,赶回了燕州城。
    而姜云,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也是深吸了一口气,眉毛皱着。
    单天罡和方志宏落到向家手里,恐怕是活不成了,只是...
    风雪在昆仑之巅盘旋,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叶修远立于绝顶,羽翼收拢,金红光芒自心口缓缓沉入原胎,如同熔岩归于地心。他低头看着掌心??那里有一粒微光,似星火,似泪滴,是那夜江畔涟漪中浮现的影像所留下的印记。它不灭,也不增,只是安静地跳动,仿佛与人间万千记忆共鸣。
    他知道,秦昭的信不是终点,而是某种更深远的开启。
    这一夜,昆仑无月,唯有星辰低垂,如钉入天幕的银针。叶修远闭目调息,体内原胎虽已疲惫至极,却仍坚韧运转,将天地间游离的记忆碎片一点点吸纳、炼化。这些碎片来自各地“还名礼”上的呼喊,来自孩童梦呓中的重复,来自石碑自动补全时那一瞬的震动。它们不再是单纯的过往回响,而成了某种可感、可触、可燃的力量??**记忆之道**。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极轻的铃响。
    不是铜铃,也不是风铃,更像是从时间深处传来的轻颤,像有人在他幼年时摇过的那只破旧小铃铛。叶修远猛然睁眼,只见雪地上竟无端浮现出一行脚印,自山崖尽头蜿蜒而来,细看之下,并非人足所踏,而是赤足孩童的足迹,每一步都开出一朵冰莲,转瞬即逝。
    他顺着脚印前行,心中已有预感。
    行至半山腰,一座废弃祭坛赫然显现。此地本不应存在??昆仑向来禁人涉足,更无祭祀传统。然而此刻,石台之上竟摆着一只陶碗,碗中盛满清水,水面倒映的却不是星空,而是无数张面孔:有盲童抚摸铜铃,有老妇抄写《童蒙问真》,有渔夫在船头低声念出亡妻的名字……皆是曾被梦网抹去痕迹之人。
    一道声音从水底升起:“你听见了吗?”
    叶修远跪坐于雪中,答:“听见了。”
    “不是耳朵听见,”那声音说,“是心。”
    话音落,水面骤起波澜,一张熟悉的面容浮现??秦昭。她未戴玉箫,也无战甲,只穿一袭素衣,发间别着一支枯萎的梅花。她望着叶修远,目光温柔如初春解冻的溪流。
    “我不是魂魄,也不是残念。”她说,“我是‘记得’本身。当一百万人同时想起我的名字,当一个孩子因我的故事流泪,我就活一次。”
    叶修远喉头一紧,想说话,却发不出声。
    秦昭继续道:“梦灵说得对,人类怯懦,易倦,渴望安稳。但你也证明了一件事:只要有人愿意记住,真相就不会真正死去。而今,记忆已成集体意志的具象,它不再依附于你,也不再需要你牺牲。”
    “可我还能做什么?”叶修远终于开口。
    “走下去。”她微笑,“不是作为守界者,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去看那些我们曾以为再也见不到的春天。”
    水面碎裂,冰莲尽数凋零。祭坛消失,脚印湮灭,仿佛一切从未发生。唯有那粒微光,在叶修远掌心微微发热。
    他起身,南行。
    途经巴蜀,正值春汛。江岸塌方,掘出一座古墓,碑文残缺,唯余“影阁初建,以安民心”八字。当地官员欲焚毁墓中竹简,称其“蛊惑人心”。岂料火起之时,竹简非但不燃,反而释放青烟,幻化成百人影像,齐声诵读一段早已失传的《禁言录》序言:
    >“天下之患,不在妖邪横行,而在万民失语;
    >一人不敢言,则十人默;
    >十人默,则百人盲;
    >百人盲,则国亡于无声之中。”
    百姓惊骇跪拜,守忆者趁机将竹简拓印百份,分送四方。数日后,成都府学宫门前,数百学子手捧抄本,静坐三日,不言不动,仅以目光质问官府。最终,知府下令撤走焚书吏,默许民间传阅。
    叶修远藏身人群之外,目睹全程,未发一言。
    他明白,这场战争早已脱离个人英雄的叙事。没有人高呼他的名字,也没有人知晓他正站在此处。但这恰恰是最好的结局??**思想一旦生根,便不再依赖播种者**。
    入夏,岭南疫病流行。朝廷派“正言师”巡乡,宣称此乃“天罚异端”,须焚香祷告,供奉影阁神位方可得赦。然有村医不信鬼神,取病者痰液置于琉璃片上,借晨光细察,竟见无数微小虫影蠕动。他据此写出《疫源考》,指出疾病由秽物传播,与信仰无关。
    书成之日,正言师率众围村,逼其焚稿认罪。村中孩童却早已背熟全文,齐声朗读,声震四野。更有母亲怀抱幼儿,高呼:“我儿若死,不是因我不敬神,而是因你们不肯让人说话!”
    一时舆论哗然,连宫中贵妃亦染疾,御医束手无策。幸有太监冒险献上《疫源考》抄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