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袁谭出城看时,竟真见着李翊撤兵了。
于是责备郭图、辛评二人道:
“李子玉乃信义之人,尔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矣。”
郭图面露羞耻之色,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心生一计。
“主公勿恼,纵是李翊撤兵,亦未必真心实意。”
“凡事岂能无代价,李翊断无如此好心助我。”
“与其假手于人,图有一计,可除袁尚,逐外敌。”
郭图献出一策,表示既能够除掉袁尚,帮袁谭上位。
还能退去眼前之兵,可谓一箭双雕。
袁谭忙问是何策。
于他而言,如果当真可以同时除去袁尚、赶走河南军,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
这不是现在没办法,不能够既要又要吗?
如果可以,那他当然是选全都要了。
郭图咧嘴一笑,洋洋洒洒献出一计:
“今李翊既然答应撤军,不妨修书一封给袁尚。”
“就说李翊已经撤军,只要发兵来追,必能大获全胜。”
“如此一来,不管谁胜谁负,主公都可坐收渔翁之利。”
“岂非是两全其美之策吗?”
袁谭大喜,握紧拳头,连连道好:
“妙计!妙计!”
“若袁尚胜,我却攻其后背,彼必落入我手,父爵可得也。”
“若李翊胜,我便趁势收兵回去,抢占邺地。”
“彼时袁尚有家不得回,须也得将大位让与我坐!”
言讫,袁谭握住郭图的手,谢道:
“公则不愧为吾父首席谋士,果真是智计之士也。”
郭图拱手一揖,谦虚道:
“愿为主公效劳。”
“……哈哈哈,好好好。”
袁谭拍了拍郭图的肩膀,“公则可为吾之子房也!”
“待吾承继大位,汝当头功。”
商议既定,袁谭即作书送往袁尚处。
时袁尚仍在大兵围困魏县,与张郃不死不息。
这时,才有探马来报知袁尚,说李翊的大军已经到繁阳去了。
袁尚闻言大惊,顾左右人叹道:
“李翊用兵,何以如此神出鬼没?”
“想吾在魏县用兵多时,竟全然不知彼已到了繁阳。”
众皆摊手表示不知,只安慰袁尚道:
“李翊此人,本就惯于用兵。”
“先公在时,亦忌他三分。”
“主公与他交兵,须万分谨慎才是。”
袁尚一颔首,回头望了眼身后岿然不动的魏城。
强攻了几日,依然不见落下的苗头。
如今又被告知李翊已经绕到繁阳后路了,一旦繁阳失守,河南大军就能长驱直入,直到邺地。
虽然心中不甘,但袁尚此时也只能无奈下令撤军,回去救繁阳。
大军未行两步,迎面正撞着一哨骑,正是袁谭所部。
哨骑将书信送上,袁尚览毕。
其书略曰:
“我铠甲不精,故前为李翊所败。”
“今翊军退,人怀归志。”
“愚兄以为,及其未济之时,出兵掩之。”
“必能令其大溃,此良策不可失也。”
“惟贤弟审度之!”
袁尚看罢书信,大喜过望:
“李翊军撤了?”
“今吾若能趁其无备,一举击之,必获成功。”
左右人纷纷劝道:
“李翊诡计多端,不可轻动。”
“彼既然撤退,正好坚守。”
“况我魏地麦谷已为贼所抢,不宜再战。”
“先遣人至别郡调转粮食,再图进兵,此乃上策。”
袁尚大怒,叱左右道:
“李翊军拔营而退,待吾到后,自见分晓。”
“彼抢麦谷,运车千乘,必走不快。”
“我若乘势追之,岂能不胜?”
“吾父在时,正因缺乏魄力,才有官渡、仓亭之败。”
“尔等畏翊如虎,奈天下笑何?”
袁尚骂众人之余,顺道还损了一句袁绍。
这其实是新君登位的常见手法。
每当一个统治者上位时,都要推到上任统治者的一些做法论断。
为的就是削弱他的权威,从而巩固自身的统治。
最典型的就是孙权上位,做了大量的“去孙策化”。
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不可不尝。
袁尚乾纲独断,撤去了魏县的重围,率军赶去繁阳。
果见着繁阳守军尽数退去,遂下令全军赶去追击李翊军。
古代追击撤退的敌军是很常见的行为。
别说撤军了,其实在很多时候,正常的行军都是不会披戴铠甲的。
因为行军是非常辛苦的,你让士兵披着铠甲行军,保管给你累死在半路上。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