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曹刘共举河南谋主,李翊获先斩后奏之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今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强则无与比大,不可不慎。”
    时有孔融在侧,每次刘备来陈地朝廷时,他都会跟着一起来觐见天子。
    今见曹操、刘备提到袁绍,当即也忍不住发表自己的意见:
    “袁绍势大,士广民强,不可与战,只可与和。”
    在孔融眼里,若真使河南、河北爆发战争,那一定是空前巨大的灾难。
    这不符合养民之道,大损民力。
    在孔融看来,
    只要专心修养德政,河南便能够不费一兵一卒,使河北归附。
    但此话,不论是曹营之人还是刘营之人都无法接受。
    因为战争不是儿戏,为了备战河北战事,曹操、刘备这几年动员了全部的资源兵员。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哪能说叫停就叫停?
    这边曹营文臣领袖的荀彧情绪尤为激动,立马反驳道:
    “袁绍并无可用之人,何必议和?”
    孔融回答道:
    “袁绍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
    “田丰、沮授皆忠臣也。”
    “颜良、文丑勇冠三军。”
    “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
    “荀先生何以言袁绍无可用之人?”
    荀彧牵唇笑道:
    “公所言之人,吾俱识之。”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
    ”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
    “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
    “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
    “若许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许攸必为之变。”
    “至于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
    “其余碌碌等辈,纵有百万,何足道哉!”
    荀彧是在袁绍阵营待过的,所以他对袁绍阵营的每一个人物都十分了解。
    田丰爱犯上,许攸性贪财,审配专横没脑子,逄纪执行力强却只听自己的。
    犯上、专横、贪财、不听话,
    这四个臭毛病,偏偏生在袁绍阵营最位高权重的四个人身上。
    历史上的荀彧除了精准预判袁绍阵营人物的缺点外,
    甚至还预料到了许攸可能会因为贪财,而被与他党争的人借题发作。
    到时候许攸必然会叛变。
    光这件事,荀彧就已经配得上王佐之才四字了。
    “不错,吾与袁绍自幼相识,深知他为人。”
    曹操这个袁绍发小对袁绍最有发言权,“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
    “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郭嘉也在侧说道:
    “袁本初虽有恩于民夷,然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智并不能济大事,不足为虑。”
    整个曹营,包括荀彧、郭嘉、曹操本人在内,都将袁绍及他手下之人给贬低了一个遍。
    难道他们真的如此轻视袁绍吗?
    当然不是,
    恰恰是因为袁绍过于强大,才不得不将之贬低,以提振自家军民的士气。
    这是一种舆论宣传手法,极为重要。
    因为如果连最高领导都未战先怯的话,那底下将士就不用打了,直接投了就行了。
    就跟打仗喜欢故意夸大自身军队人数是一个道理。
    像沮授开战之前,不断吹捧河南实力,张口就说河南是“义兵”。
    这对袁绍而言,不单是面子上不好看,更容易扰乱底层士兵的军心。
    河南势弱,曹刘二人自然是希望大家能够抱着必胜的心态,来迎接袁绍陈兵南下。
    故而,当荀彧、郭嘉发完言之后。
    这边刘营文臣代表,李翊亦出面象征性说了两句。
    “夫袁绍据燕、赵之地,有并天下之心,然智不能济。”
    “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
    “不断则无威,少决则失后事。”
    “今虽强,终不能成大业。”
    “我河南之地只要同心合力,袁军以蚁聚之兵,乌合之众,又如何能敌得过我河南精猛虎壮之士?”
    “愿诸公勿疑,此战必胜,可速发兵北上拒敌!”
    李翊不想再多做讨论,直接劝曹刘开始发兵,干就完了。
    曹操、刘备其实也知道袁绍南下摧迫的厉害,发兵须要赶快。
    但也用不着这样快,几许时辰又算得了什么?
    两人都还想着继续讨论一下两边优劣,当然主要还是尽力以口头之言,缩短两地差距。
    拟作檄文传播下去,以提振河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