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军民士气。
哪想到一向沉稳的李翊,这次竟是最心急的。
“先生一向推崇步步为营,怎的今日如此急切?”
刘备不解地问。
自灭袁术后,李翊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河北战事中去。
刘备亲眼看着李翊每日操劳河北之事,凡大小事无巨细,无不细心把控。
为得不就是打赢河北之战吗?
怎么到了最关键时候,反而坐不住了?
“非是翊心浮气躁,恰恰是按部就班,可以出兵了。”
李翊一扬眉,神色竟肃穆起来。
在他读书时,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因为每次备考之时,都秉持着一句话,叫,
——“大考大耍,小考小耍,不考不耍。”
正因为平日一丝不苟的备战,如今真正到了用武之时,反而从容不迫。
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该如何做。
用兵之道同样如此。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如今李翊已经做足准备,他对河北的战事进展走势,已是了然于胸。
打仗打来打去,不外乎就是李世民那句话,
——“朕观千章万句,不出乎多方以误之一句而已。”
避实就虚,以强击弱,这就是最朴实最实用的用兵之道。
李翊这几年所做的一切工作,不正是为了今天吗?
当他提出让曹刘可以进兵时,自然就代表他认为时机已经到了。
曹刘不必再担心上一个问题,该翻篇了,我们需要讨论下一个问题了。
刘备自是对李翊无条件信任的,便问曹操打算什么时候发兵,发兵多少,进驻何处拒敌?
“且慢!”
曹操被刘备一连串的问题轰炸可整的有些懵。
作为盟友,刘备当然有权且也有必要过问曹营的军事动向。
但曹操此刻却关心着另一个问题。
“玄德,此次拒敌黄河,抗击袁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81章曹刘共举河南谋主,李翊获先斩后奏之权(第2/2页)
“是我曹营一人之事耶,还是两家共事耶?”
刘备先是一怔,旋即正色言道:
“今大敌当前,备岂不知事之轻重?”
“袁绍势大,须你我两家合力击之,自是两家共事!”
善!
曹操一颔首,微微一笑,朝刘备点了点头。
“既是两家共事,须推一位共同的谋主,于你我两家调度。”
唔……
刘备倒还未想过曹操会提出这样的意见来。但仔细一想,确实有理。
一个阵营,最怕的就是意见不统一。
像袁绍内部就各种党争,各自为战。
这种党争会使团队资源内耗。
袁营表面上看是河南派与河北派斗争。
但河北派又要细分为广平派,魏郡派。
河南派又要细分为颍川派,南阳派。
这些党派内部自己都不团结。
像审配就经常跟崔琰作对。
他们之所以敢当着袁绍这个“老大”的面,这么有恃无恐的争权夺利。
是因为他们手里有人,有队伍,背后有一大票势力。
尤其打河南这么一大块蛋糕,要是将来打赢了。
自己的意见没被袁绍采纳,那他和他手下那帮兄弟怎么分红,怎么抢夺话语权?
所以为了达到我的目的,我甚至可以扣帽子玩。
管你军心会不会动摇,最好是动摇,然后按我的方案来。
以我的主导,去将来分红河南的遗产。
所以你就会发现袁绍团队的人,与其它阵营不同。
其他阵营谋士劝谏自家领导,都是先捧一下领导,然后开导他说,
您做得对,不过如果我们这样做或许会更好。
用比较委婉的方式,来保住领导面子的同时,提出正确的意见。
但袁营的人不会,他直接告诉袁绍你那套方法不对呀等等。
你就得按我的方法来。
可问题是都已经拍板决定了,怎么可能朝令夕改,说不打就不打呢?
但这不妨碍人家没完没了的跟你说,你得按我的来,你个笨蛋,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现在的方案不符合他们的利益预期。
当然,虽然都说袁绍好谋无断,但他作为优势方,其实都是咋选咋有理。
真正选择有难度的,其实是劣势的一方。
反观河南这边呢?
拿曹操来说,他自家的派系就比较单一了。
武将关键岗位全是谯县老家人。
文官关键岗位全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