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阿姨,我后天再休假,没事的。”
    李灵抓着自己的包,真诚地看着郭丽平。
    “李灵,后天都大年夜了…不能这么晚回家…你爸妈在家里眼睛都要望穿啦!”
    “你弟弟还在等着你一起回去…我又不是周扒皮…不能让你这么晚回家过年!”
    “你听阿姨的话,你现在就回出租房去收拾东西,明天小宇就开车送你们回家!”
    “我没事的!筱帆和应辛回来了,我能有什么事呢…你快回去!你的心意我领了…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我凶你是我不对…”
    “......
    夜深了,城市沉入一种罕见的静谧。新基站上线后的第三天,第一缕阳光还未爬上高楼边缘,街道上已悄然出现一群年轻人。他们背着旧书包,手里攥着写满字迹的纸条,站在那扇不起眼的金属门前,彼此交换着沉默而坚定的眼神。
    门开了,陈念站在门口,肩头还沾着昨夜赶路时落下的雨露。他没说话,只是侧身让出通道。一个女孩走了进去,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日记本,封皮上用红笔写着:“我说过的话,不该被删除。”
    这是“心声站”的第一天。
    没有宣传,没有公告,甚至连网址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秘密代码传递。但人们来了??那些曾在系统审查中被迫删去发言的人、那些在虚拟法庭上无法为自己辩护的人、那些在共感测试中因情绪波动过大而被标记为“异常”的人。他们带着被压抑多年的声音,走进这个由废弃地铁通风井改造而成的空间。
    零亲自设计了这里的防护机制。整个基站不接入主网,所有数据流转都在离线环路中完成,依靠太阳能与手摇发电维持运行。每一次上传,都必须经过三重人工确认:你是否自愿?你是否清醒?你是否明白这段记忆可能唤醒他人?
    “我们不是在传播信息,”林思雨在首次内部会议上说,“我们在传递心跳。”
    她已经能下床走动,虽然步伐仍有些虚浮,但她坚持每周来一次心声站。每次来,她都会坐在角落那张藤编椅上,听着陌生人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有母亲讲述孩子被征召进共感训练营后失联的经过;有程序员回忆自己如何亲手销毁了早期自由通讯协议的源码;还有一个盲童,用颤抖的声音描述他梦里的颜色:“红色是妈妈唱的歌,蓝色是风吹过窗台的声音……”
    每一段录音结束后,房间里都会陷入短暂的寂静。然后有人低声说:“我听见了。”接着是第二句:“我不是一个人。”最后,所有人轻轻回应:“我们还在。”
    苏岚负责整理这些声音档案。她将它们分类归档,却不做任何剪辑或修饰。她说:“真实不需要美化,只需要被允许存在。”她在系统后台设下一个特殊功能:每当某段录音被重复收听超过一百次,就会自动生成一朵虚拟蔷薇,飘向网络深处,像一颗不会熄灭的星。
    一个月后,心声站的数据量突破十万条。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类似的自发节点。北方工业城的老工人用废弃广播塔搭建起“回音角”;南方渔村的孩子们把录音藏在漂流瓶里,顺着洋流送往对岸;甚至有前控管局的技术员,在深夜悄悄开放了一处遗留服务器,命名为“忏悔录”。
    这一切发生得悄无声息,却又势不可挡。
    某日清晨,林思雨接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加密视频,解码后画面显示的竟是十年前的共感中心监控录像。镜头中,年轻的她正被推进共感舱,脸色苍白,手指紧紧攥着病号服的衣角。而在控制室外,林修独自站着,一只手按在玻璃上,嘴唇微动,仿佛在无声地说着什么。
    零放大画面,逐帧分析他的口型。
    终于,他们读出了那句话:“小雨,如果你听到这个世界在哭,请别闭上耳朵。”
    林思雨怔住了。她从未看过这段影像,也从未知道父亲当时就在外面看着她。她只记得舱门关闭时那一声沉重的金属撞击,记得电流涌入大脑时如刀割般的痛楚,记得无数陌生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恐惧、绝望、孤独、愤怒……但她也记得,在那片黑暗之中,有一丝微弱的温暖,像是谁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现在她明白了,那是父亲的注视,穿越时空,落在她身上。
    那天晚上,她独自来到院子深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那块铜牌前。风吹动火焰,映照出泥土中隐约可见的刻痕??原来下面还埋着更多名字。她蹲下身,用手一点点拨开表层的土,发现那竟是一块完整的铭牌,上面密密麻麻刻着数百个姓名和日期,最早的一行写着:“李安然,2031年4月7日,死于共感过载。”
    “这些人……都是第一批志愿者?”苏岚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声音轻得几乎融进风里。
    “不,”林思雨摇头,“他们是失败者。系统记录里没有他们,因为他们没能‘稳定共鸣’。但他们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