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体顺着下巴滴落:“川娃子的血,比啥都解渴!“
夜幕降临,日军发动了最后的攻势。探照灯的光柱将阵地照得惨白,李二柱看着漫山遍野涌来的敌人,突然扯开嗓子唱起川剧:“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沙哑的唱腔在山谷回荡,二十几名战士齐声应和,声音里带着哭腔却无比悲壮。
李二柱抓起最后一颗手榴弹,拔掉引信冲向敌群。在爆炸的火光中,他恍惚看见老家的油菜花田,听见母亲唤他乳名的声音。当硝烟散尽,紫金山的岩石上,凝固的血迹蜿蜒成河,与那些永远倒下的川军战士,共同化作了这座城市最悲壮的丰碑。
1937年12月12日黄昏,雨花台与紫金山的枪炮声渐渐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硝烟如同浓稠的墨汁,笼罩着这两座承载着无数忠魂的山峦,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与焦糊味,混杂着未散尽的硝烟,仿佛在诉说着刚刚结束的惨烈厮杀。
在雨花台,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早已化作一片焦土。阵地上下,战壕被日军的重炮彻底摧毁,变成了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弹坑。无数尸体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每一寸土地,有的肢体残缺不全,有的面部已无法辨认。周林的一团几乎全军覆没,幸存的战士们也都伤痕累累,身上的军装早已被鲜血浸透,又在寒风中结成了冰碴。
周林自己也身负重伤,他靠在一截残破的战壕壁上,右胸被子弹贯穿,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大片衣襟。左手紧紧握着一把已经卷刃的刺刀,那是他与敌人白刃战时最后的武器。他的眼神中透着疲惫与不甘,望着渐渐升起的膏药旗,喉咙里发出低沉的怒吼:“小鬼子,就算老子死了,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话音未落,他的身体缓缓滑下,永远闭上了双眼。而在他身旁,是他的警卫员小张,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小伙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保持着举枪射击的姿势,手中的枪膛里早已没有了子弹。
日军踏入雨花台阵地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他们原本以为可以轻松拿下这座山头,却没想到遭到了如此顽强的抵抗。道路两旁,是中国军队用战友尸体堆砌而成的简易防线,每一具尸体的手中都紧紧握着武器,仿佛在向敌人宣示着最后的尊严。一名日军军官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支那军人的鲜血,他们的抵抗意志远超我们的想象。”
与此同时,紫金山的战况同样惨烈。李二柱部与桂军夏威部联手抵抗,在这片山峦间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日军凭借着绝对的火力优势,对紫金山进行了轮番轰炸。山体被炸得千疮百孔,树木被炸得粉碎,巨大的岩石被炸裂成无数碎石。
李二柱在最后的战斗中,带领着仅剩的十几名战士,退守到一个狭小的山洞里。他们的弹药早已耗尽,手中只有几块石头和几枚手榴弹。日军的喊叫声越来越近,李二柱看着身边这些和他一起从四川老家出来的兄弟,眼中满是不舍与坚定:“弟兄们,咱们是川军,死也要死得有骨气!等会儿冲出去,能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战士们齐声呐喊,声音在山洞中回荡。当日军靠近洞口的那一刻,李二柱率先冲了出去,手中的石头狠狠砸向敌人。战士们紧随其后,用石头砸、用牙齿咬、用手去掐,与敌人展开了最原始、最惨烈的搏斗。李二柱在混战中被日军的刺刀刺穿腹部,但他强忍着剧痛,一把抱住敌人,拉响了怀中的手榴弹。一声巨响,血肉横飞,李二柱和几名日军同归于尽。
桂军夏威部同样伤亡惨重。夏威亲自端着机枪,在阵地上来回扫射,为战士们鼓舞士气。他的军装被弹片划破,身上多处受伤,但他依然坚守在前线。当他看到阵地即将失守时,拔出腰间的佩刀,大声喊道:“桂军的弟兄们,我们广西狼兵,宁死不屈!跟我杀!”说完,他挥舞着佩刀冲向敌人,战士们纷纷跟上,与日军展开了最后的白刃战。
南京城的上空,硝烟弥漫,火光冲天。远处的城墙在日军炮火的轰击下,不断崩塌。城内的百姓惊恐万分,四处奔逃。但即便在如此绝境下,中国军队依然没有放弃。从各个防线撤退下来的残部,在城中自发组织起来,继续抵抗。
日军虽然最终占领了雨花台和紫金山,但他们的进攻步伐被大大延缓。在这两场战斗中,日军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弹药,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据战后统计,日军在进攻雨花台和紫金山的战斗中,伤亡人数高达数千人,许多精锐部队受到重创。而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防线,用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这场战斗虽然以中国军队的失利告终,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顽强精神,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他们用生命为南京城内的百姓争取了宝贵的撤离时间,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南京保卫战的每一滴鲜血,都在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激励着后世子孙,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