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乐」。
    这个信,不是我们现在听到以后,完全不加以思惟就相信,你这种相信是不够深入。换句话说,你那种「信」没有把疑根拔掉,你那个「信」是容易退转的。你一定是闻经达理、断疑生信,就是说,我们听到佛陀说三界是一个火宅,我们内心的感觉怎么样,我们感觉,当然我们对佛陀是有信心的,但是我们内心深处,总是觉得真的是火宅吗?真的吗?这表示什么?内心深处有疑根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第2/2页)
    所以这种动机,一定是经过你很深入的思惟,观察三界的真实相,苦苦、坏苦、行苦,你才能够把内心的疑根给拔掉,你才能够深信这个娑婆世界是苦,那个觉受才能够生起来。所以这个地方的「信」,不是感情用事就相信。这种感情用事的相信,是生灭的。你是透过理性的观察以后,你内心生起一个苦的感受,那个觉受生起来了,这个时候的「信」,没有人能够动摇你了。临命终的时候,诸根败坏、眷属舍离,你那个信心能够坚固的存在。所以蕅益大师说这叫做真实信心,真实就是它不可破坏,任何境界都不能破坏它。所以这个地方第一个,透过智慧的抉择,知道这个世界是苦,知道极乐世界是乐,这第一点,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我们现在知道娑婆世界是应该厌离,极乐世界是应该欣求的,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当然我们刚开始会想到说,我自己应该去努力,我应该靠我自己的力量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看看是不是能够靠我的力量。再看:
    第二段,「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三界的真实相是一个苦恼的火宅,的确是要赶快离开的,下辈子不能再投生的。但是我是一个业力凡夫,我内心当中积集无量无边的罪业,很多的力量,都还没有得果报,那个强大的势力,「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这件事情希望是一回事,事实又是一回事,我很想厌离娑婆,但是我没办法,我的戒定慧在今生当中,以我有限的生命不能够生起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所以我们要思惟自力的不行,我很想厌离娑婆世界,但是我以我这念的心,要成就戒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以这一期的生命是没办法的。这个「决定」,就是决定不可以的,谁能够帮我做到这件事呢?我们看
    第三段,「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这个地方就是有希望出现,「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没关系你是个苦恼众生,但是你能够忆念祂的名号,然后求生佛国,这样子有什么好处呢?「其人临命终时,佛必」,这个「必」就是必定,绝对是,一定会出现,「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就是他力的可以,前面是讲自力的不行,这是他力的可以。这个地方的内涵是相当重要的!
    这个信心归依的功德没有成就,蕅益大师讲「信愿不具足」,你佛号念的「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亦无得生之理」。为什么?因为净土法门是个他力门,你往生不是靠你的力量,而是靠你这一念归依的心跟你的念力,所以这个信心太重要了,站在一个他力门的角度,这个归依的心很重要。
    我们看附表第四,把这个归依的内涵,就是印祖的思想再加以开展。这个地方,大家要好好听,这个净土法门,这个地方在整个修行上,有很重要的关键性。
    我们对于这个信心,这归依的理论跟修行,分两段:
    第一个、依缘起正理明归依之义。先讲理论;
    第二个再讲「正示归依之修行方法」。
    先看理论。
    附表四—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一)依缘起正理明归依之意
    《萨婆多论》云:「以三宝为所归,所归以救护为义。如人获罪于王,投向他国,以求救护,彼王勑言,汝求无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
    先说明这个三归依的意义:
    《萨婆多论》上说,由救护的思想说,「以三宝为所归」,我们修行人要抉择世间的五欲,世间的五欲这个财色名食睡,它的真实相是不净、是苦、是无常、无我的,不是我们归依处,它是一个苦恼的境界,什么是我们的归依处呢?佛、法、僧三宝,这是一种真实功德。为什么要归依呢?「以救护为义」。因为我们这一念苦恼的心,归依佛法僧三宝,它能够在我们的生死苦海当中,做我们的救护,这一切的外道都做不到的。所以只有三宝是我们归依处,因为只有三宝能够救护我们,从苦恼的此岸到安乐的彼岸,这个是说明我们要归依的主要意义,就是它能够救护我们。
    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