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7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第1/2页)
监学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九面,己二、善识对治除障。这一科我们先看它的科判,请大家翻到讲义二十三面,丁二、执持名号,这一科是讲到执持名号的内容,分两科:初、静中修;二、历缘对境修。静中修又分成三科:初、正示念佛方法;二、善识对治除障;三、回向。
这一科是属于静中修的第二科、善识对治除障。这个科判的大意是说,我们在念佛上,主要的方法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但是在整个安住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是很顺利的,有时候会有障碍,我们应该要认识障碍生起的因缘,以及对治的方法。这当中有两科,第一科是属于内在的障碍;下一科是属于外在的障碍。先看内在的障碍,内障的生起的因缘跟对治的方法,我们看印光大师的开示,先把这个《文钞》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己二、善识对治除障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对治瞋恚等义—
好,我们看它的内容,我们分成三科。先看
第一段,「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这一段是讲出整个修行的内涵,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的差别,譬如说拜佛、念佛、诵经、持咒等等,有很多差别的法门。但是主要它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什么目的呢,在于对治烦恼习气。换句话说,一切的法门,是以净心为要,净心,彻悟大师说:一切的行门,以净心为要。我们一切的修行,不管是哪一个宗派。我们所趣向的目标,就是在返妄归真,恢复我们的清净心,这是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对治烦恼习气。
我们这样子不断的用功,每天用功加行,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我们怎么知道修行是不是有进步呢,这以下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一个判断方法,「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就是说我们有时候静下来检讨自己的身口意,我们的烦恼习气减少了一分,表示我们修行就进步一分;如果说烦恼习气都没有改变,这就是谈不上修行功夫了。这一段等于是印祖他标出的修行进步的一个标准。
再看第二段,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这以下就说出来了。
第二段、「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
有些人他修行愈力,愈精进,他能够在拜佛、持咒念佛当中,做很大的加行,但是,习气愈发者,他愈修行,结果我们跟他的生活一接触,发现他的烦恼,贪烦恼、瞋烦恼、我慢心比以前更重,比没有修行之前更严重。这件事是怎么回事呢?
印祖讲出一个他的因缘,「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这个是因为他在加行的过程当中,只知道依止外在的数目,他知道我今天把功课做完了,我今天已经拜了一千拜了,这件事情功课圆满,他内心只是注意整个外在的事项数目,不知道用佛法的道理来照,来观照这一念的烦恼,不知道用佛法的道理消化,来观照修正这个内心的烦恼,所以「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妄想执着所造成的结果。
这就是他为什么会愈修行,烦恼愈重,就是这个样子,他根本就没有把这个法消归到内心上。
应该怎么办呢?
「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所以说,我们对于这个烦恼习气,在平常,就是在静中修的时候,你平常做定课的时候,就必须要去成就一种清净的善根,能够对治的一个善根,一个法宝出来,你在遇境逢缘的时候,你才能够不去发动过去的老毛病,就是你应该在静中先栽培这个善根。
应该怎么栽培呢,印祖就讲出了第三段,他的一个修行对治的方法。
第三段、「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
这个平时,就是我们把事情万缘放下的时候,我们在寂静处,要去思惟、观察。
思惟观察什么呢,识得,就是如实的能够觉悟我此身心。这个佛法的修观,你刚开始不适合去攀缘太广的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