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叮!进入孔庆峰的记忆碎片任务完成!】
【获得奖励:刀工熟练度+10086!】
周砚刚躺下,眼底弹出一道提示。
周砚眼睛一亮,还真有奖励啊!
而且给的还是刀工熟练度。
加点啊!
他扫了一眼面板,刀工一栏:
【刀工(高级):16686/100000】
熟练度大幅提升,已经和尚处于中级的调味、火候拉开显著差距。
周砚闭上眼,脑子里快速闪回孔庆峰磨练刀工时的各种画面。
再度睁开眼睛时,似乎有所明悟。
这种感觉难以言说,可能需要实际上手切菜的时候才能感觉出来。
其实刀工上了高级之后,已经足以应对绝大多数的场合和菜品。
再往上就是细节上的细微差距。
以及一些对食材处理有着较高要求的食材,才能体现出来顶尖刀工的差异。
今天这一趟,对周砚而言,可谓受益良多。
对于授徒一事他本一知半解,小周的记忆还停留在练习刀功的学徒阶段,切不完的土豆和萝卜。
周立辉来饭店当了一个多月的火头工,他还没找到如何教他学厨的门道。
历经孔庆峰的记忆碎片,让他看到了孔派传承的完整闭环。
从刀工、刀法练起,再教弟子如何挑选食材,怎么从简单菜式学起,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厨师,最终出师。
这才是真正的孔派传承,而不只是几道孔派名菜。
这对于周砚而言,甚至比那10086点熟练度更为珍贵。
随着饭店生意越发忙碌,培养徒弟也是需要提上议程了。
……
第二天天蒙蒙亮,小周同志和老周同志便出门去买菜了。
回周村买牛肉,周砚挑好了肉让老周同志等着切分,自己则是骑着车回了一趟老宅。
天还没全亮,但院子里已经亮着昏黄的灯光。
“咕咕咕——!”
老太太的声音从院子里传出来,听着应该是在喂鸡。
周砚上前敲门,喊道:“奶奶!”
“哪个?”
“我,周砚!”
院门打开,老太太手里拿个勺,看着站门口的周砚笑问道:“周砚,这么早过来有啥子事?”
“奶奶,上回找你借青花瓷盆你还记得不?”周砚笑着说道。
“你妈说借去拍照片嘛,说你要上啥子杂志,啷个?又要借盆?”老太太看着他问道。
“这回不借盆,我来请你接受《四川烹饪》杂志副主编的采访,讲讲你当年在苏稽桥头卖卤味的事迹。”周砚笑着说道:“让你上杂志,专业的烹饪杂志,让全国人民都晓得你张淑芬的卤味做得好。”
老太太闻言摆了摆手:“做卤味有啥子好讲的,还上杂志,说出去让人笑话。”
“你做卤味可以讲的门道可多着呢,讲讲你是如何从外祖祖手里将这门手艺继承并发扬光大,讲讲你当年是怎么靠一个小摊摊把张记卤味卖成嘉州人的美味记忆,讲讲你怎么靠着一个卤味摊子拉扯大五个儿子,讲讲你是怎么把这门手艺交给我再传承下去的。”周砚一脸认真地看着老太太:“奶奶,没有人会笑话的。”
老太太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开口问道:“你这是啥子歪门杂志?摆龙门阵都能上?”
周砚:?
“奶奶,《四川烹饪》杂志是专业的烹饪杂志,省蔬菜饮食服务公司主办的,正经杂志,好多专业厨师想上都上不到。”周砚绷不住笑了,认真给老太太解释,从自行车篮的布包里取出杂志:“你看,这封面就是上回找你借的青花瓷盆,装的跷脚牛肉拍的照片。”
老太太拿着杂志凑到灯下,眯起眼睛看了一会,点了点头:“嗯,拍的好,有点水平。”
周砚又把杂志翻开介绍道:“你看,这两页就是讲我做的跷脚牛肉的,上一篇文章是介绍荣乐园的特级厨师华大师,后边这篇是特级厨师徐大师讲几种面哨子的制作方法。”
“你这跷脚牛肉对汤锅的改良做的确实不错,其他菜炒的也好,称得上一句专业厨师的评价,将来未必比那两个特级厨师差。”老太太抬头看着他,笑着道:“但你觉得我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太太,和这些大师放一起,合适吗?”
“合适!太合适了!”周砚把杂志合上,看着老太太道:“奶奶,你可不只是农村老太太,你是卤味大师,张记卤味创始人,老周家话事人,厨坛新星周砚的卤味领路人,一等功臣的夫人,一等功臣的母亲——张淑芬同志!”
老太太看着他愣了一下,眼角泛起了微光。
“奶奶,你做了半辈子卤味,把张记卤味做成了一代苏稽人的美味记忆,当得起‘大师’两个字。”周砚神情认真道:“我觉得你见证了那动荡的半个世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