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不同。</P>
    王崇古继续说道:“你要面对的矛盾,是货币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民间信心不足,以及朝廷没有有效手段,去组织人才,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能力。”</P>
    王崇古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了这个问题,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P>
    信心不足,是历史遗留问题,让朝廷十分尴尬的是:大明万民,哪怕是被陛下伤害最深的势要豪右,都更信任陛下,而不是朝廷。</P>
    陛下说话算话,只要遵循陛下的规则,势要豪右能跟着朝廷这条大船,赚的盆满钵满,还能捞到忠君体国的美名,但非要不听话,那陛下的刀未尝不利。</P>
    以前,朝廷说话不算话的次数太多了,以至于万民宁愿相信陛下英明,都不愿意相信朝廷。</P>
    这就造成了十分诡异的现象,除非有圣旨,否则所有人都是观望态度。</P>
    前段时间金池总督府的大金矿的消息,传的满天飞,人心思动,但没人行动,直到皇庄有了天然块金的展览,万民才相信,这事儿是真的!</P>
    有圣旨下达,肉食者们拼了命的往里面钻,没有圣旨,朝廷喊破了喉咙也没人理。</P>
    缺乏有效手段,阻力则主要来自于旧文人,也就是儒学士,儒学士为了完全垄断权力,拒绝任何理工科的人才,获得政治站位。</P>
    吏举法,是王崇古建议,朝廷投机取巧,搞了个快刀斩乱麻,先做成既定事实,然后利用斗争卷的博弈,才让政令推行下去。</P>
    就这,也只是户部和京师大学堂进行了试点,政策还在完善,推动的阻力仍然很大。</P>
    除此之外,还有待遇和前程问题,户部为了点账房先生,连大司徒王国光都亲自下场,甚至发布了禁令,禁止京师大学堂的人才流向民间。</P>
    这都需要在发展的时候,不断去完善政治制度。</P>
    “谢王次辅点拨,这么一看,道阻且长。”王家屏和王崇古交流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要面对的局面,比想象的还要错综复杂,远不如在两广当封疆大吏简单。</P>
    “老爷,宫里来人,说让王次辅去前门楼子一趟,陛下发了老大的火!”门房匆匆跑了进来,神色极为慌张的说道:“中人说,陛下怒气冲天!”</P>
    “这,陛下要杀人,我拦得住不去找张居正,找我作甚”王崇古惊讶无比的说道。</P>
    门房赶忙说道:“元辅已经去了,老爷,这是刑名案子。”</P>
    一听是刑名的案子,王崇古眼前一黑,带着王谦和王家屏,立刻直奔前门楼子去了,他在车上,不停的询问着情况,尤其是府上的铁林军。</P>
    王崇古府上有铁林军二百人,这是缇骑,专门负责保卫他和他的家人安全,上次王崇义之死,皇帝懊恼了很久,认为是自己没有保护好,但那时候,王崇古还是奸臣身份,派铁林军,很容易引起君臣生疑。</P>
    王崇古家,为万历维新付过血税,自那之后,他在皇帝那儿,就不再是反贼了。</P>
    情况很快了解清楚了,王崇古感觉天都要塌了,只希望皇帝盛怒之下,不要拿他的人头泄愤就好。</P>
    墩台远侯和海防巡检是大明最危险的斥候,墩台远侯组建的探险队在向北探索,找到了鲜卑草原,而海防巡检的危险,丝毫不弱于墩台远侯。</P>
    墩台远侯和海防巡检的家眷们,住在大兴县南海子,每年过年,皇帝陛下都要亲自前往询问。</P>
    而这一次,出事的就是南海子家眷,而且是英烈之后。</P>
    牺牲在南洋海防巡检金富贵,有两个孩子,去年过年,皇帝还亲自到他们家拜访过。</P>
    孩子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到京师探亲,一个贼人,偷走了车驾,如果是损失了些财物,陛下不会动怒,顶多让顺天府好好查查。</P>
    但车上有金富贵刚刚年满三岁的孩子。</P>
    前门楼子,是个俗称,指的是正阳门,正阳门外大街的两侧,商铺鳞次栉比,也是北衙最为繁华的一条街。</P>
    在正阳门外大街的东侧,有一个名叫罗师巷的地方,这里是青楼一条街,车水马龙,和东四胡同齐名。</P>
    出事后,五城兵马司立刻就发动了所有的校尉,全城搜捕,在罗师巷找到了丢失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