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先用后付(求月票,二合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宫廷乐师顾修言,因作曲暗藏反调,遭割舌剜目,尸体抛入乱葬岗。可每到月圆之夜,城外松林总有琴声幽幽响起。
    ……
    七人一一现身,皆是史书不载、族谱无名之人。他们的存在曾被系统性清除,亲族被迫改口称其“从未出生”,画像焚毁,名字禁提。可就在此刻,他们踏着光阶归来,面容清晰,气息温热。
    “我们回来了。”渔夫沙哑开口,“因为还有人记得我的船歌。”
    “我们回来了。”少女展开诗集,纸页竟自动浮现新字,“因为还有人读我的诗句。”
    “我们回来了。”琴师拨动琴弦,一声清响穿透云霄,“因为还有人听得懂我的心音。”
    沈知白震撼难言。他看见村民中有老人颤巍巍上前,抱住渔夫痛哭:“爹……我每年都给您烧纸船,您听见了吗?”有个年轻女子跪倒在少女面前:“祖奶奶,您的诗集,我抄了三百遍……”
    这一刻,他终于懂得什么叫“记忆成神”。
    不是靠法力通天,不是凭血脉高贵,而是当千万人共同呼唤一个名字时,那名字便有了重量,足以撑破虚无的牢笼,让死者复生,令历史改写。
    突然,天际裂开一道紫痕。
    乌云翻涌,凝聚成巨大的眼睛形状,瞳孔中央浮现出一座悬浮宫殿的虚影??那是京城神殿的“天律阁”,掌管天下正统叙事的最高机构。一道冰冷声音自九霄降下:
    “尔等逆天改命,擅启轮回之外之门,亵渎秩序,罪无可赦!即刻封闭第八道门,交出所有非法记忆载体,否则……降‘寂灭诏’,令此地永堕遗忘深渊!”
    地面剧烈震颤,湖水沸腾蒸发,萤火成片熄灭。村民们惊恐后退,唯有阿念挺身而出,举起铜铃怒喝:“你们用‘正史’掩盖真相,用‘律法’禁止哀悼!可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母亲哭着问‘我儿子真的不存在吗’?有没有见过一个孩子指着族谱说‘为什么爷爷的名字是空白的’?!”
    无人回应,唯有雷霆轰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沈知白猛然站上祭台,撕开衣襟,将那块初忆石碎片贴在胸口。他闭目嘶喊:“我记得!我记得沈怀安!我记得苏婉清!我记得顾修言!我记得所有不该被忘记的人!”
    刹那间,石片爆发出刺目光芒,与湖心泪滴残核遥相呼应。亿万光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来自沙漠忆语兰的花瓣文字,有南方渔村贝壳中的刻痕,有京城枯树新叶上的乐谱……全天下所有自发记录的记忆,此刻尽数奔涌至此!
    “看啊!”阿念仰天大笑,“你们以为只有你们才能定义真实?可你们忘了,最原始的力量从来不在庙堂之上,而在灶台之间,在母亲哄睡孩子的歌声里,在恋人互赠信笺的指尖上!”
    第八道门轰然洞开。
    门内并非地狱或天堂,而是一片广袤平原,平原上矗立着无数无名碑,每一座碑前都亮着一盏灯。风吹过,灯火摇曳,汇成一片金色海洋。
    “这是……未来之忆?”沈知白喃喃。
    “是尚未发生却被提前铭记的故事。”阿念点头,“有人会在多年后想起今日场景,告诉孙子‘那天,七个亡魂回家了’。这些记忆虽未诞生,却已被爱锚定,故能提前显化。”
    紫眼暴怒,天律阁投影剧烈扭曲,最终炸成碎片。但众人皆知,这只是开始。皇帝不会容忍民间拥有书写历史的权利,神殿更不会允许出现第八道契约。未来的风雨,只会更猛。
    然而,当第一缕晨光照进忆乡时,人们看到的景象让他们终生难忘:
    那七位归来者,并未留在人间享祭祀香火,而是转身步入第八道门,化作七盏长明灯,永远照亮那片无名碑原。
    渔夫的灯下刻着:“愿漂泊者终归港湾。”
    少女的灯旁写着:“愿笔墨不惧刀剑。”
    琴师的灯影中飘出一句话:“愿沉默者终得发声。”
    沈知白跪倒在地,伏地痛哭。他终于明白,所谓成神,不是飞升,不是永生,而是当你死后,仍有人愿意为你点亮一盏灯。
    数日后,他留在忆乡,每日教孩童写字,讲述旅途所闻。他将那本旧册命名为《残忆录》,扉页写道:
    >“我不知自己是谁,
    >但我知道我为何而写。
    >若有一天我也被遗忘,
    >请让我变成一句话,
    >落在某个孩子睡前故事的末尾。”
    春分那日,万人齐聚湖边诵读《忆录》。沈知白站在人群之中,听见身边小女孩轻声念道:“我记得爸爸最后一次抱我,他说‘要好好长大’。”旁边老人接过话头:“我记得妻子做的梅干菜饼,咸了一点,但我爱吃。”
    风起,铃响。
    极北古城中,枯井喷涌泉水,水面浮现新字:
    **“第九道门,已在路上。”**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新生星辰旁,又有一点微光悄然亮起,虽不及前者耀眼,却坚定燃烧,宛如回应:
    **“我在听着。”**
    沈知白抬头望星,忽然一笑。他知道,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但也永远不会失败。因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踮起脚尖对着风说话,只要还有一支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记忆就不会死去。
    而他自己,也将成为某个人记忆里的一部分??或许只是一个模糊背影,或许仅是一句“从前有个书生来过这里”??那就够了。
    檐下铜铃第四次响起时,又一个旅人驻足。
    他望着湖畔灯火,轻声问:“请问……这里是忆乡吗?”
    没有人回答他。
    但风带来了远处孩子们齐声朗读的声音:
    >“我记得……”
    >“我记得……”
    >“我记得……”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