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可陈晨确实在市场方面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在老爷子看企划书的同事,陈晨努力画饼。
「船越小,越统一,造船成本和运营陈本越低,满载率越高。」
「进而能开出更多的班次,,以更高的灵活性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这些优点,恰恰巨头们主动回避了。」
陈晨在企划书里罗列了详细的数据。
海运行业不是只有大船这一条赚钱的路线。
要是单拼利润率的话,小船快跑谁也不虚。
尤其是当下。
跨境电商取代传统贸易,小单快返的模式崛起,让小船快送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除此之外。
陈晨还罗列顺风与生俱来的优势一一陆空运力网。
有顺风航空和顺风速递作为保证,小船快送根本不缺客户,而且顺风的业务也更适合用小船的模式。
双方正好互补,形成了良性循环,能更好的对抗周期。
看到这里。
老爷子逐渐能够理解陈晨的出发点了。
「你的意思是,用电动船跑固定的短航线,挣巨头看不上的钱?」
陈晨点头:「钱嘛,」一毛钱一百块都一样,都是纸币,没有贵贱,利润率上去了,毛票也很香。」
「电动船恰好能搞出利润率。」
「油价和电价,这个成本就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清洁能源的碳税也省了。」
「而且电船是模块化的,生产和制造的难度比传统海运低一些。」
「凭藉晨盾的技术积累,还可以在无人化航线方面走出不一样的路子。」
与此同时,一旁的卫鸯已经有点出神了。
有点.
有点东西!
大家都说陈晨的才能被他的技术掩盖了,旁人只看到他是技术型商人,却忽略了他在市场和管理上的才华。
确实是这样的。
海运这麽一个入场券高昂,而且内卷严峻的市场,都能被他找到切入点。
就凭这一点,他的企划书就已经很优秀了。
关键是他不仅仅是提出一个点子而已,而且还配套了技术方案。
说别的,陈晨有可能是外行。
但要是说起电动技术,国内谁敢碰瓷晨盾?
仁的论证。
半响之后,他老道发问:「光说好处了,困难呢?」
陈晨坦言道:「困难还是老样子,入场券门票贵一些,电动的生产线我有,
但是造船的生产线我没有。」
老爷子跟着点点头,慢慢的代入到了其中。
如果是传统海运业务,他不需要自己造船,只需要下订单。
但陈晨提出的是电动船,造船厂就必须握在自己手上。
老爷子有一些心理准备:「你预计搞船厂的资金规模是?」
「电动我来负责,这方面的成本暂且不算,我估计还得收购一家足够规模的造船厂,成本可能在百亿上下。」
「夺少?」卫鸯幡然醒悟,滤镜当时就碎了。
「一百亿差不多的,毕竟是稀有特种行业。」
没等老父亲发话,卫鸯代父摇头:「一百亿现在对我们来说就是稀有!不行!绝对不行!」
前半拉听着还挺像那麽回事。
又是分析市场,又是展望未来,确实有点乾货在里头。
可是听到数字之后,卫鸯只有四个字一一别来沾边,
「你人还怪好的,明明可以直接抢,还给我爸写个企划书,真的是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