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历史上真实的宋徽宗赵佶!妥妥的小说主角模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总之,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赵佶,就是宋朝史上,乃至大一统王朝史上,最垃圾的皇帝!」
    「从结果来看,宋徽宗的确是个失败者,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但失败者也有过程,这宋徽宗到底真的如同无数人说的那样,是个垃圾,是个昏君?还是其他什麽情况?」
    「今天,就好好说说宋徽宗。」
    「当然,不仅仅是宋徽宗,还有宋徽宗时期,他重用的各种大臣等等。」
    「让所有人都全面的了解最真实的宋徽宗。」
    「以下内容,会分别结合宋史丶金史丶辽史,三方考证,还原一个真实的宋徽宗。」
    「先从宋徽宗年轻的时候说起。」
    「先前说了,章惇说过一句话,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端王,是宋徽宗当皇帝之前的王号,轻佻,自然就是宋徽宗个性上的问题,反正就是说,宋徽宗不适合当皇帝,这人品性不行。」
    「但根据后来的一些学者研究表明,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元朝人杜撰的。」
    「一方面,翻遍宋代及以后的史料,章惇都没有出现过这句话。」
    「而这句话的出处是在,元末明初的文人陈桱,所编撰的《通鉴续篇》中才出现这麽一句话,惇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句话。」
    「之前就说过,不管是司马迁编撰的《资治通鉴》,还是陈桱编撰的《通鉴续篇》,亦或者毕沅编撰的《续资治通鉴》,都不应该当成史书来看,因为里面很多人物的对话,都没有出现在各大正史之中,而里面人物的对话又显得活灵活现,就好像作者亲自在场一样。」
    「所以说,不管是《资治通鉴》还是《通鉴续篇》,亦或者《续资治通鉴》,都应该属于艺术加工类历史作品,可以借鉴内容去研究历史,但不可将里面说的就当成历史来看。」
    「当然,史书也会根据这些内容,来进行编撰,这才有了数年之后,脱脱将这句话编入了宋史之中。」
    「是的,陈桱编撰的《通鉴续篇》在前,脱脱编撰的《宋史》在后。」
    「当然,伴随着时代的推移,说不定就有一些文献遗失,但不管南宋的人如何去评价宋徽宗,那都是南宋的人评价的,与章惇都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宋徽宗在即位前,还真的很难说这人轻佻。」
    「怎麽说呢,就是,宋徽宗能登上皇位,可不仅仅是政治原因。」
    「而是因为赵佶本身就有能力,同时,品性也很不错,结合种种一切,赵佶这才击败了一众储君候选人,当上了皇帝。」
    「而与他争夺储君之位的,分别有,楚王赵似,吴王赵佖。」
    「宋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虽然死了一半,但还有一半。」
    「其中,赵煦成了长子,就是宋哲宗。」
    「宋哲宗无后,按照顺位继承法的话,就应该轮到九子赵佖,而宋徽宗赵佶,不过是老十一,楚王赵似是老十三。」
    「关键是,不管赵佖,还是赵似,都比赵佶有优势。」
    「其中,赵佖最年长,而十三子赵似,与宋哲宗赵煦是一母同胞,赵似也是朱氏所生。」
    「这两个人,可比赵佶有优势多了。」
    「赵佶在年龄上没有优势,在生母上也没有优势。」
    「在有众多继承人可选择的情况下,人家凭什麽选择一个品行不端,能力不行的人当皇帝?」
    「选,肯定要选最好的,至少,在宋哲宗死的时候,朝中,多是变法的能臣,而这些能臣,最看重的,自然是继任者能力的问题。」
    「能力不行,他们是不会认可的。」
    「而赵佶,又是如何打败另外两个竞争者,当上皇帝的呢?」
    「先说说支持者。」
    「赵似背后的支持者,毫无疑问就是朱太妃,母亲支持儿子,自然无可厚非,同时,朱太妃也联盟了宰相章惇,所以,赵似背后的支持者,就是朱太妃与宰相。」
    「但赵似的权重太低了,不能因为与宋哲宗是一母同胞就当皇帝。」
    「向太后没有子嗣,自然就没有嫡子的说法。」
    「反正,向太后是反对赵似当皇帝的,这也与宫斗有一定的关系,朱太妃已经有一个儿子当皇帝了,要是再有一个儿子当皇帝,到时候,朱太妃在后宫中的地位,肯定会超过向太后,所以,向太后是强烈反对。」
    「对此,章惇等人,就退而求其次,欲要立赵佖为帝。」
    「赵佖毕竟是名义上的长子。」
    「可向太后又给否了,原因是因为,赵佖有眼疾,不适合当皇帝。」
    「情况就很明了了。」
    「赵似是朱太妃与章惇支持的,同时,章惇还支持赵佖。」
    「而向太后,是支持赵佶的。」
    「甚至,向太后为了赵佶能够登上皇帝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