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历史上真实的宋徽宗赵佶!妥妥的小说主角模板!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位,还说了一句:先皇帝曾言,端王生得有福寿。」
    「真不一定真,但不妨碍她说,反正她是太后,怎麽说都可以。」
    「当然,这场争储之中,也不仅仅是太后与宰相二人的争锋。」
    「在立储风波之中,曾布丶蔡卞与许将,都倒向了向太后,支持赵佶。」
    「这些人倒向向太后无可厚非。」
    「毕竟,这些人中,有章惇的对手,也有章惇亦敌亦友的存在,更有畏惧章惇的存在。」
    「说实话,章惇估摸着自己都没想到,这跟先前的说的不一样啊?」
    「眼看着那麽多人都倒向了向太后,章惇都被干沉默了。」
    「最终,这场立储的风波,以向太后完全胜利而告终。」
    「以上,是赵佶背后的支持者。」
    「政治原因肯定有,没有政治原因,人家凭什麽立你?」
    「但赵佶能够当上皇帝,可不仅仅是政治原因那麽简单。」
    「这就不得不说宋徽宗赵佶在登上皇位之前的情况了。」
    「赵佶,出生于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他的母亲陈氏,只是个宫女。」
    「因为赵佶的出生,才被封了才人。」
    「等到被封美人之后,宋神宗死了。」
    「而陈氏,很是思念宋神宗,自愿去守陵,不久后就死了,享年三十六岁。」
    「而此时的赵佶,也不过只有六七岁的样子。」
    「三岁丧父,七岁丧母,小小年纪,就父母双亡。」
    「但好在他还有个疼爱他的哥哥,宋哲宗赵煦。」
    「虽然赵佶不会被接受储君教育,但宋朝对其他皇子的教育与培养,还是非常严格的。」
    「以至于,赵佶年纪轻轻就专研了《孟子》《论语》《孝经》等书。」
    「直到他十五岁那年,宋哲宗亲政后的第三年,他被封为端王,也总算有了自己的府邸。」
    「而此时的赵佶,已然成长成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喜欢蹴鞠马球,又喜欢博闻郊游的少年宗王!」
    「纵览宋朝宗王,与明朝宗王,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半点。」
    「宋朝对宗王的管理很严格,很少出现仗着自己身份作威作福的情况。」
    「而明朝的宗王,啧,那都不用说了,这些人除了作威作福,也就没别的本事了。」
    「对,就是在点明朝!」
    「咳,不扯远了,继续说赵佶。」
    「赵佶在成为端王之后,自然就开始各处结交好友。」
    「一来,这少年宗王的确有气象,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蹴鞠马球无一不会!又喜欢说一些稀奇古怪的话题,谈一些别人从来都没有听过的话题。」
    「这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年少有为,出类拔萃,头角峥嵘的少年郎。」
    「别人十五岁的时候在干嘛?他十五岁的时候又在干嘛?」
    「别人十五岁,估摸着连一本《孟子》都还没看完。」
    「他十五岁,《孟子》《论语》《孝经》,都已经看完了,并且,还有一定的专研心得,说话又好听,见识有多,谁不愿意跟这种人交朋友?」
    「而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恐怕就是王诜了。」
    「王诜,是英宗的女婿,神宗的妹夫,哲宗的姑父,同时,也是赵佶的姑父。」
    「王诜也算是家学渊源了,属于出身名门一类。」
    「祖上也算是开国功臣,但因为一些事情家道中落,后来王诜的爷爷受到寇准的提拔,这才重整家族荣光。」
    「家族既然已经兴起,那王诜受到的培养资源自然不会少。」
    「一身才情绝对不少。」
    「王诜的画,放在后世拍卖场上,那也是几十亿的价格。」
    「没点才情,也不可能是苏轼的好友。」
    「不过,才情归才情,因为对公主不好,私生活方面有点那啥,以至于被神宗厌恶。」
    「元丰二年,受到苏轼乌台诗案的影响,与苏轼一起,被贬黜。」
    「等到元丰三年,公主病逝后,他又被贬官。」
    「直到宋哲宗继位,这才恢复了驸马都尉的头衔。」
    「只是,宋哲宗也没打算用他。」
    「王诜自忖自己空有才情,却不得施展,就在郁郁不得志之时,碰到了赵佶。」
    「赵佶喜欢书画,而王诜,好歹跟苏轼混过,虽非大才之姿,但身上多少也沾染些才气,同时,也是身为几十亿身家的书画家,两人很快就臭味相投。」
    「王诜颇为欣慰,虽不至于认为赵佶可以当皇帝吧,但好歹也找个落脚地,整天念念诗,作作画,也是好的。」
    「而王诜这人,虽然感情生活方面那啥吧,但人家好歹是正儿八经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这麽多年过去了,朝中勋贵,哪个不认识他?」
    「他的骚话……咳,见识,眼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